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二十七章 諸葛亮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諸葛亮會 (1 / 2)

第二十七章 諸葛亮會

只是何夕想象的諸葛亮會,與眼前的一切完全對不上號。

何夕想得是他與這個“專家”在會議上坐下,親密交談,於是他向工部借了一間衙門。將軍器局的大工匠們都叫了過來,於是就演變成而今的樣子。

他坐在臺上,幾十個白髮蒼蒼的老工匠跪在下面。

他身後還有幾個太監侍立。

根本不像是開會,反而好像是升堂。

這才是工匠在這個時代的待遇。根本不可能尊重。也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力。有的只有聽命的權力。

何夕說道:“諸位老人家平身吧,坐下說話。”

這些工匠還不敢相信,最後在何夕的再三督促之下,才敢起身。至於落座,衙門裡的椅子根本不夠,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來一些紅木長凳。才算是讓所有人都坐下來了。

所以都坐下來之後,何夕還覺得這不像是開會的樣子,反而好像是老師給學生上課。不過,何夕也顧不得這些細節,咳嗽兩聲,說道:“大家都知道上古時,有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令天下百姓得以吃熟食。有有巢氏,仿鳥獸做房屋。令天下百姓居有定所。有嫘祖做衣裳,令天下百姓免於寒冷,這都是上古之時,有功於天下之人。所做也是工匠之事,故而我從不以為工匠為賤業,不但不是賤業,反而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來都有人以此得富貴,如隋唐之際,宇文愷督造長安城。洛陽城,也算一方重臣,名垂青史。榮華富貴有之,即便到了近百餘年,有一件事情你們也應該聽說,前宋與蒙古相爭。蒙古攻襄陽數年,頓兵堅城,死傷無數。如果襄陽能守住,則前宋東南半壁得保,然元人令西域工匠造出回回炮,一炮擊破襄陽城樓,呂家喪膽,是以投降,故而工匠之力,可以影響天下大勢。不可不重。故而今日後生晚輩無知,還請諸老不吝賜教。”

說完行了一禮。

在何夕想想之中,他如此行事,大家不應該鼓掌嗎?

但是現場鴉雀無聲,似乎連一根針掉下的聲音都有。

每個工匠都好像傻了一般不敢說話,愣愣地看著何夕。不知道該做什麼?

這不怪他們。

鼓掌本質上是一種禮儀,上面說到什麼時候,該鼓掌。大部分現代人都心領神會。奈何明朝人沒有這個禮儀。大家都不懂,至於其他反應。

抱歉,工匠在明代是社會下層,社會下層很多人都是謹小慎微的。寧可不做,不能做錯,因為他們承受不起做錯的代價。這何夕如此舉動,他們也不明白何夕要做什麼?

不知道該怎麼給反應?

那就沒有反應。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聽不懂何夕在說什麼。

何夕引經據典,又是燧人氏,又是有巢氏,又是嫘祖,又是宇文愷,又是襄陽之戰。大部分工匠都沒有聽過。他們對何夕所說的,很多都是不理解的。

即便有幾個理解的,也不敢相信。

比如葛工頭。

葛工頭而今白髮蒼蒼了。上了年紀了,對襄陽之戰,還是聽人說過的。畢竟襄陽一戰到而今,滿打滿算不過百年出頭。葛工頭小時候聽說過不少。

當然最重要的是,葛工頭祖上就是宋朝的工匠。

畢竟這也正常。工匠手藝很多都是家族傳承的。外人很少得到傳承。葛工頭能被傅忠當成工匠代表,決計不是他年齡大。而是手上有好手藝的。再加上為人公正,諸多工匠信服,才有這樣的地位。

所以葛工頭對當年襄陽一戰還是印象的。對回回炮也是有一些瞭解的。

只是他太清楚了一點了。

不管是宋朝,元朝,還是而今大明朝,工匠都是被使喚的人。他可不相信何夕這樣說,就能這樣做了,就算何夕想這樣做,這麼多年的傳統,何夕一個人能做什麼?

不過,有一點他卻察覺到了。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何夕如此作態,是下血本了。或許這對葛家來說,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大好機會。

這種尷尬局面,沒有持續多久。畢竟何夕也是臉皮厚的。微微咳嗽一下,就忽略了剛剛的冷場,直接進入正題了。說道:“因為西南戰事,需要調動大量軍械,南京武庫的數量不夠,需要緊急打造一批軍械,其中最重要的是,甲冑十萬副。要在年底造出來。”

此言一出,下面工匠頓時一片嘈雜。

無他,他們都是大工匠。並不僅僅是技術好,他們本身就會負責一定的生產任務。畢竟,官員們不會直接管理工匠,一般都是找工匠之中德高望重的人來管理。

所以這些大工匠們,也負責組織生產。

自然知道十萬副是一個什麼概念。

“安靜。”何夕說道:“一個個地說,葛老,你來說。”

何夕只熟悉葛工頭。就讓他來說。

葛工頭說道:“大人明鑑。不是小的們推託,實在是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的。現在到年底不過三個月,從打甲片,到編織,人手根本不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