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蹠漂在空中,俯視下方。
水面倒影出寬大纖薄的三角軀體,就像是一大片烏雲。
他漆黑蓬鬆的身體能隨意改變形態,並且感知到外界的規則亂流,藉此而翱翔於世界之間。
身後長尾像是一條隨風擺動的大蛇。
它是相位能力的關鍵,能精準捕獲亂流被各世界改變形成的不同軌跡,再根據這些軌跡還原確定實時方位。
白蹠的影子將地上並不寬闊的水面遮蔽過半,數以百計的野海牛在黑影下感受著些許涼爽,輕輕甩起尾巴,燙鼠們則在貪婪地舔舐著淡水。
這是白蹠從各地收集起來的飲水。
海水是還有的。
白蹠眺望遠方。
在聳立山脈的另一側是海洋,那頭水面與這邊一樣,都被天空染成淡紅色。不同的是,海面上生長著一層厚厚的黏著藻類。
深水下的大型魚類早被三名獵人分食殆盡,剩下的小魚小蝦在節節攀高的氣溫下大量死去。
它們的屍體浮上水面,腐爛後成了各種浮游植物的養分。
大海散發出濃烈而怪異的臭味,水面被綠色、紅色的海藻覆蓋,變得死氣沉沉,寂靜無聲。
有時白蹠也會鑽入海下,去碰碰運氣。
海底如今變得渾濁而晦暗,依舊有些細小的蟲型或片狀生命,它們取代了大大小小的魚,在這片汙濁死海中繼續延續生命。
白蹠試過以這些小東西為食物,能吃。
問題在於不划算。
白嶺部落的進食方式是聚集身體力量,釋放【相位離解炮】,將大塊食材分解為可吸收的氣態食物,然後再用身體去吸取。
可好不容易收集了大量的海洋小生命,白蹠一炮下去,食物帶來的補給根本無法填補攝食消耗。
對他來說,海洋已經不再是獵場了。
白蹠回頭看向水邊。
巨像圖騰所化的巨人揚起手臂,彷彿在向這個世界發出遙遠的問候。
該幹活了!
……
按照【畜牧學】要求,開闢水源是必備工序。
白蹠飛入海洋裡,將大量的水汲取到了軀體裡,然後飛過山脈,將體內的水擠出來。海水流入周圍的石頭之間,這些水分透過沙石能夠逐漸滲入地下,繼而補充淡水水源。
這樣做效率很低,但已經是最好的辦法,現在的海水裡有很多雜質與有毒物,需要透過沙土和岩石來過濾。
……
【畜牧學】強調,飼料是畜牧的基礎,只有做出好的飼料,才能加快畜牧的發展。
白蹠按照堯族傳授的辦法進行了調整。
他用身體吸附了大量海藻,將它們抖落在沙地上曬乾,然後作為給野海牛的飼料。
而海藻附帶的那些海蟲和海片生物,則變成了燙鼠們喜歡的口糧。
經過飼料催化,野海牛的生育速度果然加快,出生的小牛大大增多。
燙鼠一族更是肉眼可見數量激增,以至於白蹠都能小吃了一頓。
相位離解炮將鼠群化為霧狀的食物,白蹠將自己能吃的部分鯨吞入體,時隔多年再次感覺到了那愉悅的滿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