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的船隊抵達了湖州,大船停泊在太湖裡,陳慶則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抵達了德清縣,這次圍攻臨安,陳慶動員近四十萬大軍,這其實更多是一種威懾,要讓所有人都看清楚實力對比。
德清縣距離臨安不過一百餘里,中間透過運河官塘河相連,運輸糧草物資都十分便利。
駐紮在嘉興的北部主將楊再興當天便趕到了德清縣拜見雍王,同時將一封呂綱的信件呈給了陳慶。
大帳內,陳慶看完信笑道:“這個朱勝非還真是貼心,居然推薦韋桐掌管軍權,朝廷最後剩下的一點點軍隊必將喪送在他的手上。”
楊再興也道:“卑職很贊成呂特使的思路,先將敵軍分塊蠶食,去除了劉錡,只剩下楊沂中一員有經驗的大將,再離間楊沂中,加上我們四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卑職相信對方軍隊很快就會土崩瓦解。”
陳慶點點頭,“震懾是必要的,更重要是剛柔相濟,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楊再興沉默片刻,忍不住道:“殿下,我們一路南下,感受到的是百姓熱烈擁戴,其實卑職覺得直接滅了他們,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陳慶微微笑道:“現在當然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幾十年後就未必了,所以我考慮的事情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為什麼支援韋太后登基的原因,說起來大宋並不是滅在我的手上,有韋太后替我背鍋,我何樂而不為,所以我的大軍才不進臨安府,給她創造機會。”
楊再興慚愧道:“殿下遠慮,不是卑職這種粗陋軍人能考慮到。”
陳慶拍拍他肩膀笑道:“軍人有軍人的職責,軍人最高的職責就是服從統帥之令,同時能夠堅定不移執行命令,能做到這兩點,他就是一個稱職合格的軍人。”
楊再興嘆口氣道:“其實卑職當年攻打西夏時也落下了舊傷,攻打洛陽時也留了傷病之根,其實卑職最大心願就是徹底殲滅胡虜,此生無憾了。”
陳慶點點頭,“這一天快到了,我不妨給你透露一個計劃,我考慮最遲後年開春時攻打遼東。”
“明年進行準備嗎?”
“一點沒錯,明年準備一年,後年就是我們徹底揚眉吐氣之時。”
楊再興走了,陳慶隨即給劉瓊下達了佯渡錢塘江的命令,給韋桐創造機會。
次日上午,韋桐得到了斥候訊息,駐紮在蕭山的劉瓊大軍開始向北出動,已經有先頭軍隊在錢塘江上準備搭建浮橋。
韋桐大驚,急忙把司馬春找來商議,司馬春看了軍報笑道:“真是天助大帥了,大帥可以命令劉錡率本部軍隊前去阻擊西軍渡江。”
“恐怕他不會聽我的命令!”
“他這個刺頭肯定不會聽大帥的軍令,大帥就可以去稟報太后,可以這樣給太后說”
韋桐連連點頭,“這是個好辦法!”
他當即令道:“速去召劉錡將軍來見我!”
不多時,劉錡快步走來,劉錡性格剛直,對不學無術,惡名在外的韋桐極為憎恨,加上他的後臺張浚被韋太后罷免,使他對韋太后也十分不滿,但張浚勸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再最後關頭毀了自己名聲。
劉錡已經快五十歲了,他也只能忍下這口惡氣,但他對韋桐始終沒有好臉色,就算韋桐叫他刺頭,他也毫不在意。
劉錡來到了帥帳,抱拳行禮道:“大帥找我有何時?”
韋桐見他一臉不屑的表情,心中怒火便燃燒起來,他咬牙道:“剛剛得到斥候的情報,劉瓊大軍準備渡錢塘江北上,他的前鋒軍在搭建浮橋,本帥命你立刻率軍去錢塘江,攔截北上西軍!”
不出韋桐所料,劉錡懟他道:“攔截是愚蠢之極的想法,對方在西面也有大軍,若被截斷退路,豈不是全軍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