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年男子舉手道:“殿下,是小人所種!”
“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叫楊度,耀州人!”
陳慶笑眯眯問道:“這應該也是你第一次種南瓜吧!有什麼秘訣,居然種得這麼好?”
中年男子連忙道:“回稟殿下,小人三代都是種冬瓜的,我父親種的冬瓜,每個都有四五十斤重,鄉親們都叫他冬瓜王,父親就教了我一些竅門,選種、土壤、水量、施肥還有光照都很講究,比如這裡的土質都是從河裡挖出的淤泥,然後再追雞糞堆的肥,我父親發現家禽的肥要比人畜糞肥更適合種冬瓜,還有用硫磺粉撒在周圍殺蟲等等。竅門有幾十條!”
這時,柳向陽在一旁道:“前兩天還有富商找到我們,想和我們合作,他出錢出土地,我們出種子和栽培技術,一起種植高品質的大南瓜,我們無法做主,殿下覺得這個方案是否可行?”
這些商人蠻有眼光,一下子嗅到商機了,不過這種商業模式陳慶絕不會答應,這會導致優良種子壟斷,不利於朝廷向天下農民推廣優良農作物。
陳慶搖搖頭道:“你們的任務是教學和研究,所需要的任何開支都由內政堂負擔,會給伱們足夠的錢進行研究,你們研究的成果要交給官府,由官府向農民推廣,要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這才是我們事業,而不是讓某些商人來謀利,明白了嗎?”
眾人慚愧,一起施禮道:“殿下教誨,我們銘記於心!”
陳慶點點頭又問楊度道:“你有教太學生嗎?”
“有!小人有教二十名太學生。”
“不容易,種瓜這麼好,還教學生,有沒有什麼困難?”
“這”有學正在場,楊度不知該怎麼回答。
陳慶的目光轉向柳向陽,柳向陽連忙上前低聲道:“因為他是農民出身,我們無法給他官職,只能聘請他當無職教授。”
“誰說不行?”陳慶臉一沉問道。
“主要是吏部司那邊通不過!”
陳慶著實有些惱火道:“我手下很多大將都是農民出身,都統制牛皋就是農民,難道軍部敢說牛皋沒有考上科舉,不能給官職?我早就說過,有本事就能做官,這位楊教授種的南瓜比我種的還要大,還要好,這就是本事,這就是貢獻,要唯才是舉,而不能唯科舉是舉!”
“殿下說得太對了,我們太學很多教授都是有特殊本事的工匠或者農民,他們不可能去參加科舉,但參加科舉的人又沒有他們這樣的本事,這件事一直困擾太學,懇請殿下為我們解決這個聘用職位問題。”
陳慶點點頭,“回頭我給吏部說,最近吏部要改很多規章規則,也會把你們的不公待遇一起改過來。”
陳慶回到了官方,沉思片刻,對晁清道:“去把吏部司張參事請來!”
晁清匆匆去了,不多時,張妙快步走進官房,躬身道:“參見殿下!”
陳慶笑著一擺手,“請坐!”
張妙坐下,陳慶笑問道:“吏改方案草擬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