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紅塵江湖> 第一卷 初入江湖 第一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初入江湖 第一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

天羅城位於通天帝國中央偏北的位置,此城不挨山,不靠海,城中卻是內含山脈!這條山脈脈體高,氣勢雄偉磅礴,如萬馬奔騰之狀;脈尾長,似那龍尾一般,彎蕩曲折。穴位氣脈蓄止,吐敷太極暈,前朝後照得位,對應奇特巧妙。

天地自古有靈氣,內聚于山川,外顯於風雲,是謂龍脈!江湖上有研究堪輿風水者,以此為生,卻多半隻是為富貴人家尋一陰宅墓穴。也有以堪輿術入聖者,此類賢人已脫離尋陰宅看風水這一境界,這類人多是以尋龍脈,測國運為主!而江湖上要論堪輿之術,只要是個江湖人便會說道門的瑤光宗。

道門七宗有重武者,有重卦者,有重經者,而瑤光宗,乃是重風水之術!

瑤光宗弟子或多或少都懂得一些堪輿術,說尋龍點穴有些強人所難,但要說替普通人家看看陽宅陰墓的,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前朝玄唐王朝的皇宮本是座落於帝國南部的一座城中,本是相安無事,可是突然各城各州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起義,雖然都是以手拿鐵犁的百姓為主,對皇權並無實質性的威脅,但這卻成為了當朝天子的一塊心病!當朝天子尊道貶佛,道門自然是與皇室多加親近!百年前瑤光宗的宗主以風水之術入聖,算的玄唐王朝龍氣已盡,唯一辦法只有遷都,以龍氣補之。

道門自然也不希望玄唐王朝覆滅,那位以風水入道的大能便走遍了整個帝國最後在天羅城中尋得了一處龍脈!當朝天子自然欣喜,下旨遷都天羅城後,果然,那些起義漸漸沒了蹤影,奈何好景不長,玄唐王朝終究還是滅了國被通天王朝取代,通天王朝的開國皇帝景羽自然不會浪費了這片龍脈,直接住進了玄唐王朝的皇宮,真可謂是鳩佔鵲巢。得知此事,那位風水大能只是嘆了口氣,道了句:人力終究難勝過天!

而就是在這兩朝皇宮中,出了無數為經世治國的偉人、黃沙埋骨的虎將!前朝人已是過去,功過交與後人評測,而要說當朝文武,文人爭議很大,派系也是錯綜複雜,太傅葉經義、一品大學士王川、國子監祭酒鞏翰林這些人都是廟堂之上當官當到頂點的人,各自也有各自的派系;武將卻是沒有任何爭議,車騎大將軍鍾志行要說居功第二,絕對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自己居功首列!當年傲周帝國大舉北犯二城二州,鍾志行帶領三十萬人馬死戰不退,竟將傲週五十多萬人殺的片甲不留!皇上說的那句不受降,真正執行者正是鍾志行!刀起刀落,人頭滾滾,不知是誰給鍾志行起了個劊子手的諢號,這個諢號無論是江湖還是廟堂,無論是傲周還是乾邦,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這個名號不妥!

自此以後,劊子手鍾志行這個名號響徹三國,哪家稚童半夜啼哭,只要打人說一句鍾志行來了!那稚童的哭聲保準戛然而止!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自古以來,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是這樣的。亂世重武,盛世重文。帝國無戰事,武將自然得不到重用,日日便是喊著勤練兵,扛外敵的口號,只是誰不知道沒有戰事的王朝無罪便是功呢?只不過這些功都是小功,想要真的建功立業,出人頭地,還要要靠那一個個的敵人腦袋來換的。

鍾志行的一身參天功夫和那正一品的官帽可都是實打實的一顆顆人頭積攢出來的!廟堂上文武常有爭論,有時文官和文官吵,有時候文官和武將吵。文官和文官吵起來的時候,可真的是將身份地位拋擲腦後了,大家都是一肚子墨水的人,我若是說不過你,不就代表我墨水不如你多嗎!讓皇上看了去豈不認為自己就是個酒囊飯袋嗎!所以吵的臉紅脖子粗的也常有。文武意見不合那是必然的,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文官,哪怕是太傅葉經義,他敢於大學士王川吵成眼紅可是他不敢與同為正一品的鐘志行不顧一切的吵。

因為他知道鍾志行若真不顧一切將他殺了皇上也不會讓他償命!太傅沒有了,王川鞏翰林任何一個人都能頂上他的位置,雖說長久了定然不行,可是數把個月的絕對沒問題。但鍾志行若是死了,通天王朝的軍中還真沒人能定的上鍾志行了!鍾志行的武功極高,可江湖上比他武功高的也不是沒有,可上陣殺敵與江湖門派廝殺猶如雲泥之別一樣!江湖上的殺戮爭鬥完全是以個人實力為主,我的劍比你快,內力比你深厚,我便是爺爺!可帝國間的鬥爭,沙場上數十萬的將士衝鋒陷陣,哪怕是呂衍真人那般仙人之資恐怕也要死在帝國的馬蹄之下!你劍快,十位將士擋不了你?那一百位一千位呢?用人命也能耗死你!而且用兵打仗講究的是兵法詭道,配合上將士對你的敬重服從!

若是一個武功高並且熟悉兵法卻在軍中沒有威望的人來領兵,哪怕你再勇猛,布計再精湛,士兵不服從你的命令又該如何?

所以車騎大將軍鍾志行的地位可以說整個通天王朝無人可以替代!一個武功參天,兵法卓絕並且在軍中有著無比威望的將軍,通天王朝真的損失不起!其實最讓當今天子欣賞的,不是鍾志行的武功計謀威望,而是他的忠心!

不受降!這一行徑功過參半,但若是細說的話還是過大於功!無數的史書都將這件事記錄了下來,大部分都是諷刺天子心狠手辣,而對鍾志行的評價卻是慘絕人道,慘無人寰!二者相比,不言而喻!幾十萬條性命,說殺便殺,這些因果,這份血債,誰背得動?天子下這道旨意的時候,當朝文武百官出奇的意見一致,皆跪倒在地請求皇上收回旨意,只有鍾志行一人鏗鏘的道了聲:“臣遵旨!”

說完後便揚起身後紅色的披風轉身出了宮殿,只留下了一道令文武百官驚歎的背影。

臣遵旨這三個字跪在這裡的所有官員幾乎每日都要說一遍,而在這一刻似乎這三個字有萬斤之中,壓得他們站不起身,喘不過氣。只有鍾志行一人敢為了皇上背下這份因果,而皇上下這道旨意又何嘗沒有試探的意味?

兩軍交戰,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鍾志行若是讓手下的將士爬過去,三十萬人絕不會有一人後退!哪怕明知是死路,但是大將軍的話不能違背!這件事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去懷疑,試問若是有這麼一個將軍惦念這皇位的話,皇上這龍椅坐得穩嗎?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麼一個手握三十萬精兵的大將軍惦記,就算是他真龍天子,睡覺的時候,也難免夜不能眠。

傲周帝國的將士被鍾志行屠殺殆盡後,鍾志行渾身浴血的走上了朝堂,此時他渾身上下哪還有一處完好?踉踉蹌蹌的跪了下來,天子老淚縱橫的將其扶起,高呼自己差點損失一員大將!隨後怒罵傲周將士狼子野心,可是他何曾想過若不是他下旨不受降傲周帝國計程車兵又怎會升起殊死一搏的心思呢?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