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皇后哽咽了一下,讓他上前。
趙熙走到榻前跪下。
齊皇后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臉頰,“從小到大,熙兒都是這宮裡最優秀的皇子,母后相信,你不僅僅是一位能力出眾的儲君,將來還會是擁有雄才大略的帝君。”
齊皇后雖然沒明說,趙熙卻已經意識到什麼,倏地紅了眼眶,“母后……”
“好孩子,答應母后,將來做了皇帝,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能落淚,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姑娘,都不能動情。這是本宮以皇后的身份,給你下的最後一道懿旨。”
趙熙伏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兒臣領旨,兒臣領旨,兒臣……領旨!”
“哭吧,哭過這一場,眼淚就該永遠結束了。”
……
趙熙走後,驚蟄滿心痛惜地望向齊皇后,“娘娘真要答應皇上的要求?”
趙熙換方子那天晚上,光熹帝就已經讓崔公公來放過話,倘若她願一死,趙熙很快就能當上皇帝,不僅如此,她這個繼後還能與帝王合葬,齊氏的爵位,世襲罔替,但凡想入仕的子弟,免考直接賜舉人功名。
想了這麼多天,齊皇后早就看通透了,“我一人之死,換兒子上位,換家族蒙蔭,有何不可?”
“可,可這犧牲也太大了。”驚蟄抹著淚道。
“你以為我不答應,皇上就能收回成命嗎?”齊皇后苦笑一聲,“我的反抗,非但不會讓他改變主意,還會讓自己落得個悽慘悲涼的下場,最重要的是,會拖累熙兒,拖累齊家。”
以光熹帝的性子,能主動提出合葬,提出蒙蔭齊家,甚至是傳位給太子,已經算是做出了最大的仁慈和讓步,這種時候她要是再不識抬舉,只會適得其反,激怒帝王。
不得不說,光熹帝這一招相當狠也相當絕。
他想傳位給太子,又怕自己駕崩後齊家重蹈當年蘇家的覆轍,手握朝中重權,把控朝綱為所欲為,因此直接來個去母留子,與皇后談條件,只要她願意死,帝王之位就是太子的,誰也搶不走。
齊皇后盼兒子登上這個位置盼了那麼多年,自然不可能不答應。
如此一來,既可完成他想傳位的心願,又能把外戚控制朝綱的可能性扼殺於搖籃中,不留任何隱患。
齊皇后腦子再不夠用也能想到這一點。
——
趙熙回到東宮,宋巍他們還沒走。
芳華站在門外等他,見到人,先送上手爐給他取暖,之後才問:“如何?”
趙熙冷靜回道:“母后應該是之前就答應了父皇願意一死。”
光熹帝的性子,芳華是瞭解的,少年登基被蘇家把控多年,獨攬大權之後便喜歡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既然能提出合葬,就必定會提前與齊皇后通氣。
齊皇后答應,則太子登基,帝后合葬,皆大歡喜。
齊皇后不答應,則太子登基,皇后慘死,母族凋敝,悲劇收場。
這才是光熹帝一貫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