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玉經聽到吳良說,這是漢朝高古玉,他微微挑眉。
“繼續往下說說看,我想聽聽你對這塊玉牌的評價。”
其實,現在這個時候,吳良已經引起了劉玉經的意外。
畢竟,很多年輕人,連高古玉是個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而吳良,不僅知道高古玉,還能判斷出這是一塊漢朝的高古玉,這更加令劉玉經感到意外。
要知道,吳良僅僅掃過一眼,就能說出玉牌的年代,這就有些讓劉玉經感到不可思議了。
“難道,是這小子瞎蒙的?這世間,怎麼可能會有此種奇人,可以在一瞬間鑑定出玉牌的年代。”
劉玉經盯著吳良,心中暗暗的想著。
而對於吳良來說,不就是鑑定個玉牌麼,高古玉又怎麼了,掌握鑑寶術這種古玩鑑定的核心技術,就是來個新石器時代的陶罐,也照樣能夠一秒鑑寶。
吳良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的道來:“鑑定一件玉器,必須結合時代背景,只有如此,才能更加精準的鑑定,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藝術,漢代都可謂是華夏曆史中的一朵奇葩。漢代玉器表現的是一種文化的開始,一個使用者的身份,及對當時文化內涵的崇拜,跟秦代不同,漢代因為儒家道德學說從禮制上維護封建國家制度,漢武帝首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以禮器、佩飾為主的儒家玉器體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
吳良點出漢代的時代背景,這樣也就說明了當時的玉器風格。
在吳良心中,並不是在回答劉玉經提出的問題,而是在給劉玉經上課。
沒錯,就是上課,劉玉經以為在考吳良,然而吳良卻當做是給劉玉經講解文化和歷史。
敢有此等氣魄的年輕人,恐怕吳良是華都獨一份。
不去過分的在意劉玉經的目光,吳良冷靜淡定的繼續講解漢代高古玉的特點,以及鑑定這枚玉牌的方法。
“當時漢代國力強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來往方便,玉材來源很豐富,漢代玉器便在繼承前朝琢玉精華的基礎上,把華夏古代玉器推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並由此奠定了博大精深的華夏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以至‘漢玉’一詞幾乎成了古代玉器精品的代稱。”
“漢代大墓中,出土玉器範圍遍佈全國,數量大而集中,就器形上來說,出現罕見新型器物,喪葬玉是漢代玉器中較有特色的品種,說明當時的喪葬文化已經盛行,你這塊玉牌,就是喪葬玉,說實在的,來歷複雜,是個冥器。”
吳良說話,並沒有遮遮掩掩。
這塊漢代玉牌,就是冥器,原本是來自墓裡。
劉玉經似乎對冥器很敏感,他皺著眉頭,一臉不悅的說道:“你懂什麼!不懂不要胡說!”
原本劉玉經只是想借漢代玉牌來考一考吳良,也並不認為吳良能看出玉牌的來歷。
可是沒成想,吳良透過這短暫的一看,就知道了這塊玉牌的來歷。
有些冥器在業界,見不得光。
因為有人會覺得拿到墓葬裡的東西很不吉利,當然最主要的願意就是有些冥器是從大墓裡被盜墓賊盜出來的,會涉及到販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