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問爸爸他們怎麼挖參,怎麼將野山參帶回去?
爸爸說放山的具體規矩他也不懂,不過他聽說,為了避免野山參的水分流失,放山人會將最先挖到的野山參包裹在松樹皮裡,然後埋入地下,這樣既可以保持野山參的新鮮,松
樹皮還具有獨特的香味兒,能防止老鼠啃食……
想法一出,我就高舉雙手做著抻筋的動作,「不知道,不知道,我啥都不知道,沒想法沒想法,我一心想敗家~」
實話實說,七百塊我是可以留下慢慢花的,至少能買些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出去溜了一大圈我已經沒那麼難受了。
當下也就是偶爾頭疼。
小針兒時不時紮下頭皮的程度。
和山崩地裂式的迎面重錘比起來,這點小病小痛根本不叫事兒,完全在我的承受範圍之內。
由此可見,錢不一定非得敗的乾乾淨淨。
當然,敗到見底兒了,乃至於我借錢花,讓資產成為負數,最好該一屁股饑荒,咱還不還,玩臭無賴,我不用合計都知道身體會更舒服。
但要那麼做了,我心靈這一塊容易受到創傷。
基於此,只要我能跑能跳能挺住這些小疼,並且還有精力去看書學習做旁的事情。
敗氣就算被我平衡了。
那我為什麼還要拿出五百塊埋在土裡呢?
試驗。
哪怕我開山鑿洞。
思維拐出個山路十八彎。
都想把錢留出一部分。
別看我爸在村裡屬於挺能掙錢的,但他光負擔大姐的學費和生活費就很吃力了。
我早前提出過想學毛筆字,感覺自己練的有點不倫不類。
鳳姨很贊同,讓爸爸帶我去鎮裡的軟筆書法班報名。
就在交錢的時候,爸爸接到大姐要買學習材料的電話。
那一瞬間,我清楚的看到爸爸臉上升起的窘迫。
他放下手機就不停地數著錢包裡的錢。
來來回回就那幾張,他還用指腹捻著來回數。
那時候我不懂他到底在數什麼,現在想想,大概是數他難以言說的糾結吧。
學習班的老師問他還報不報名,爸爸點頭說報,就在這個檔口,我說不想學了。
爸爸問我為什麼,我說不愛學了,沒有那個耐性。
當著學習班老師的面,爸爸還責怪了我幾句。
等一出來,爸爸就帶我去了文化用品店,讓我挑兩本字帖,我挑的時候他說去廁所,回來後我看到他眼睛很紅,我問他怎麼了,他就說風沙大,語氣依然不好,問我為啥不想學了還折騰他特意跑一趟書法學習班。
話是如此,爸爸那天還多給我買了兩瓶墨水。
回去的路上又特意去水果店給我買了愛吃的橙子。
我坐在摩托車後座,一手拎著橙子,一手拎著字帖袋子,感覺自己很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