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梁旭在神域的第一次成親,所以搞得很熱鬧,也是神域中的一大盛事,讓人牢牢記住了。
兩人正式拜堂成親之後,司馬家和神主府也成了親家,開始心裡向著這邊了。
開始給神域提供一下魔界的事情,之前也說過雖然他們不在魔界了,可是他們依然對魔界的事情有所瞭解,和司馬家有關係的人,所以幫助還是很大的。
“岳父,你是說這些人還聽你的?”
梁旭看著司馬恆,不是有疑惑,而是有相當的疑惑。
你司馬家是很牛,那也是在魔界之中,現在你們離開魔界這麼多年了,你還這樣,那豈不是有點自大了。
縣官還不如現管,更不用說你們這過氣的司馬家族了。
雖然梁破虜說過,司馬家現在還在魔界有影響力,很多人都是當初司馬家的下屬,可是這惡業不能說明什麼呀。
對此梁旭保持懷疑態度,這麼多年了,當初的情分還能剩下多少呢,這簡直是牛氣哄哄的。
“少神主多慮了!”
司馬恆看了梁旭一眼,現在議事所以他稱呼梁旭為少神主,這是身份的象徵,更加是禮節,根本不能廢。
“我司馬家雖然不能說在魔界隻手遮天,能橫著走,加上離開這麼久,可是不能因此而看清了我們司馬家,我們司馬家的底蘊還是有的。”
司馬家的底蘊,確實有。
當初司馬家只是魔界的一個小家族,可是後來他們和魔主有了關係,慢慢的發展壯大,甚至到了第十世的時候,司馬家已經成為魔界第一大族了,甚至能夠影響魔界的決策了。
第十二世的時候,司馬家成了墨家的宰輔之家,一躍成為第一大族。
你們可能不瞭解第一大族的含義,那不僅僅是名義上的,更加是實質上的,怎麼說呢?
司馬家有自己的私軍,也有自己的舉薦人才的權力,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出自於司馬家的門下。
“我們是一家人了,就不要叫這個臭小子少神主了!”
梁破虜笑著說道。
“禮節不可廢,還有少神主可能對我司馬家有點誤會,雖然我們離開了魔界,但是我們司馬家的勢力還在,十六衛現在有六衛都是我們司馬家當初提拔的,可能少神主對這個提拔不瞭解,其實他就是我司馬家的家臣。”
家臣這個詞源自自華夏。
春秋時各國卿大夫的臣屬。卿大夫家的總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種官職,總稱為家臣。後亦泛指諸侯王公的私臣。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鬷戾言於其眾曰‘若之何?’莫對。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國。’”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漢書·儒林傳·張山拊》“德配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終,尤可悼痛!”
顏師古注“家臣,若今諸公國官及府佐也。”
清顧炎武《七十二弟子》詩“門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一節“強宗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士。這種在卿大夫家裡任職計程車也叫做家臣,家臣對家族效忠。”
可是在神域中,家臣就真的像是後來的奴才,一朝為家臣,世世代代都為家臣,無論你地位再怎麼高,在夾住面前依然是家臣。
及時後來家臣混好了,家主成了乞丐,可是你見到家主的時候依然是要以禮相待。
這就是神域,有點類似曼青時候的那個什麼八旗制度,八旗的旗主那可是牛氣沖天的人物。
記得在外界看過一部喜劇,鐵齒銅牙紀曉嵐,有
和珅在見了金大煙袋馬上下跪請安,金大煙袋還說,就算自己當街要飯,和珅見了也得下跪,這其中的秘密是什麼呢?原來在滿洲的時候,成立的八旗制度。八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八旗旗主金大爺,就算當街要飯,和珅見了也要下跪請安
和珅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會給一個乞丐下跪呢,原來這位金大爺這麼囂張,是有原因的。和珅的出身位正紅旗,這位金大爺在歷史上就是正紅旗的旗主,他的輩分比乾隆皇帝還高。
八旗旗主金大爺,就算當街要飯,和珅見了也要下跪請安
在八旗制度中,無論你身居何位,手中掌握多少權利,遇到本旗中的旗主就要低一截。其實也就是這一旗中的祖宗,你見了祖宗豈有不跪之理。不過也許電視劇中演的有一點誇張了而已。
可是在魔界比那個更加牛氣,家臣一輩子都是家臣,他死了還有他的子孫呢,他們生生世世都是家臣。
即使當了大官,見到家主也是要行禮的。
“岳父大人,他們雖然當時是司馬家的家臣,可是不保證他們現在還聽司馬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