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5章 合作 (1 / 2)

圖西城你說他是一個城市,可是沒有別的城市那麼大,梁旭給他定義的就是一個特色小鎮。

不過這個小鎮的面積有點大而已,其中這裡也有不少的特色小吃。

梁旭和天生天養兩人就和普通人一樣,來到圖西城的夜市。

這裡也有不少的大華人,所以他們兩個來這裡倒是沒有引起了什麼異樣的目光。

兩人走進了一家華式餐館,要了幾個特色的踩,兩人吃的是不亦樂乎。

“即使是神域的飯菜也沒有這裡可口吧,所以說要論起來烹飪還是大華為最。”

梁旭得意的說道。

“這個你倒是沒有說謊,我研究過說大華有八大菜系,因為嘗試過,確實不錯。”

天生天養拿起來一個春捲吃了起來。

“那是當然我們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

大華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早在商周時期大華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 ,也即使我們常說的姜子牙,人家還是一位美食家。

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

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

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

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大華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除八大菜系外還有一些在大華較有影響的細分菜系,如潮州菜,東北菜,本幫菜,贛菜,楚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

“其實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就但憑製作工藝他們就比不了。”

梁旭說道這裡不無得意,如數家珍。

大華人發明了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滷、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醃、燻、風乾、涼拌、淋等烹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學習了扒、涮等方式,用來製作各種菜餚。

這種可是獨一份,但看製作過程就十分享受了,更不用說要吃了,那些洋鬼子到了咱們我們的地頭最先享用的就是當地的美食,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飲食文化。

“老吳等這件事忙完了,我帶你去吃我們的四大小吃?”

小吃?

那不是點心嗎?

那又什麼好吃的?

“我知道你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說的可不是點心,可是聞名於世的四大名吃。”

四大小吃分別是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

這四大小吃吃的是一種文化,吃的是一種享受,全世界都出名,如果去了這幾個地方,一定要好好的嚐嚐這裡的小吃,不然那是白忙活一場。

“你小子還真的是享受口腹之慾,我們這些人還在乎這些東西嗎?”

天生天養此時一副高人的模樣,可是心裡在想梁旭說的那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好,等回到大華一定要好好的見識一下,畢竟他也也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