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內波濤洶湧,原因只是皇上詢問玉萼才見戚國郡主如何,玉萼竟然大開口向皇上表白。
“明月郡主長相病態,與我英利族女子比起來太過弱不禁風,實在不怎麼樣”
季明月從小亦生長於皇宮,皇帝還看了她好一陣子,再者,皇帝本來就是護短的,現在他看好的候選人,竟然被這個男人說成是那麼不堪入目,皇帝能不生氣嗎?可他又能如何呢,皇帝是不會因為這事發火的。怎奈玉萼這個男人情商不高,實在是太動人了,沒有覺得皇帝很憤怒,倒也是愈說愈來興致的。
“和親不需要公主郡主的,皇上不妨將那些武將家的女兒拿出來讓小侄挑上一挑”
剛會說話,就顯得有點輕佻。何況還有那麼多的大臣在那裡挑三揀四呢!戚國本來是封建的,婚姻之事,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難道這就像挑白菜?這其中還包括那些達官貴人的千金公子?皇帝如果真的依從玉萼,就會把那些臣下之女召集起來,請玉萼選擇,這般為人,再把那些王公大臣之女當東西?青樓名妓嗎?
“你當是在菜市場挑白菜呢!”皇帝不悅地回道,睜著兩個眼睛老大:“朕真不知貴國到底有沒有求和的誠意!”
玉萼看到皇帝生氣了,連忙拱手彎下腰說:“理所當然地存在著”
只可惜玉萼認為他是清白及格的,他也不知是哪一句惹得皇帝生氣。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讓皇上選美女做他的夫人。他主動請皇上將武將之女打電話給他選擇,因為宋玉綽之父就是跟隨戚國太子邊疆作戰的武將,如果皇帝把武將之女全部召集起來的話,他也好有理,對皇帝說心儀的哪一個不喜歡?可這又如何能讓一個普通士兵的女兒成為皇帝的愛妃呢?戚國本來對女人們的要求很嚴格,如果他連宋玉綽都沒有見過一面,便對皇帝說,他對她心有所屬,不正是為宋玉綽招了禍嗎?
皇上看玉萼神色清白,心想英利和戚國習俗本有不同,又不好開口說話,只好冷哼著要玉萼退場。
再這樣幾天後,就有小太監下詔來到正元寺召見兩主進宮。
話說臨海長公主離開正元寺之後,甚至還沒有回到公主府,就徑直進宮去了。她在宮中呆了一段時間就被人發現了。養心殿上,是一片哭聲,要說真是不忍心侄女兒像正元寺一樣受盡折磨,使皇帝及早把安陽公主接回正元寺。後來,她被皇帝接到宮中住了下來。也有人說是臨海長公主自正元寺返回後心中一直掛念著正在正元寺撫養病危的侄女兒。可她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飲食不香、睡眠不實、起臥困難等症狀越發明顯,於是就把兩個主子叫到一起,商量如何治療。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皇帝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逐命召回兩主進宮。
總之後宮傳來傳去無所不用其極,惟一共通之處就在於莫樂淵能夠走出正元寺都得益於其臨海長公主。
宋玉綽坐在皇后下端,拿起桌上茶杯,擋在他嘴邊冷笑,低垂眼斂,掩蓋了眼裡的鄙夷。她的臉上有一絲淡淡的笑意,但這笑並不動人。聽從宮中之人的冠冕堂皇,毫無例外,都是讚美臨海長公主面慈善良、尊老愛幼良言。
哪位媽媽不愛被人誇小孩?哪怕高貴得像太后,當我聽到別人誇我孩子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無比喜悅,此刻聽到眾人如此高評臨海長公主,更笑得合不上口。
“不是哀家偏心,哀家這幾個孩子裡邊,就屬臨海這孩子最是乖巧懂事”
太后都是這樣說的,我們當然更應該跟著皇后的話去說,牟足力氣稱讚臨海長公主,順便連季明月也一起稱讚。
“以前直覺的咱們宮中公主們的樣貌便是極好的。這會兒見到明月這孩子,本宮才知道了什麼是小巫見大巫!”
話雖如此,卻是淑妃寫給臨海長公主的話。所以,她要找一個好的人選把這個後孃給救回來。莫清淵,是因為邵清媛才有了這麼一過,早已經引起皇帝的警惕,還因為莫文淵之事致使四皇子一派亦殃及池魚,元氣大傷。臨海長公主乃皇帝之親妹妹本為眾后妃奉承之人,更不用說雄心勃勃的四皇子派了。
“可不是,明月這孩子真真是結合了她老子孃的全部優點,”聽淑妃跨季明月,太后微笑著把季明月抱在懷裡,滿臉的自豪:“真真是把哀家的幾個親孫女都比了下去”
“皇祖母偏心!”
太后話音剛落,就有些小小的不快。她知道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莫雪淵是第一個出聲與之對立的。可她偏偏是一個不合群的女人,在宮中的地位和權勢都不及別的後宮姐妹們。她們幾個本來是金枝玉葉的,自小千嬌萬寵的長大,皆為人所捧慣。可她自己卻偏偏對這一切視而不見,甚至連一句話也不說。尤其莫雪淵生母為四妃之一良妃,身份也比較顯赫。何時像這樣如此憋屈了,竟然硬要成為他人的襯托,莫雪淵天然不從
事實上,不只莫雪淵一個小小的個體,就連莫樂淵莫意淵兩個年齡稍大些的公主也是自小千嬌萬寵著長大的,特別是莫樂淵,從小便是皇宮裡最受寵愛的王妃,這一刻,怎捨得為別人作陪。
因此莫雪淵話一出。則激起人們的反響,皇后不禁笑了,指了指幾個公主嬉笑怒罵:“瞧瞧這幾個小崽子竟與自己表姐爭風吃醋起來”
“那是因為雪兒看見比自己好看的表姐自卑了吧”良妃笑著調侃自己的女兒,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裡逗弄她:“雪兒,皇兄說得對嗎?”
莫雪淵也是5歲的孩子,在古代,兒童大多早熟,更何況,還勾心鬥角,宮觀之內。她從小就喜歡看那些宮廷戲,尤其是那些宮廷變化、權傾天下之類的故事。莫雪淵從呱呱墜地起,就見識了這麼多後宮爭鬥戲,心思亦及非單純,此刻看到眾人看著自己,才明白有幾個妹妹把自己當成了槍使,以為她會親自把大家內心的不滿意表達出來。
洞悉一切的莫雪淵,自然不允許她們的這些小心思成功,逐偎在良妃懷裡嘟起嘴,假裝尷尬地說:“對啊”
軟糯的童音,一時逗得慈寧宮上上下下一片歡騰,趁眾人興致正濃,宋玉綽讓莫樂淵眼色,莫樂淵就假裝無意地問。
“安陽記得表姐已是過了及笄的,就是不知可有婚嫁?”
這是暗示皇后應該提正事。季明月被召回蜀地的原因,誰也知道,這會兒聽莫樂淵這般一問,太后想起今天的正事,便沒顧上奚落莫樂淵年紀輕輕就提出嫁娶與否,卻一臉嚴肅地問。
“可是,明月這孩子可訂了親?”
“還不是,”臨海長公主微笑著說,事實上,她一直都在等待皇后提出這個問題,她很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女兒還沒有為明月的這個孩子定下來,早就想好親上加親了”
“親上加親”四字,出自臨海長公主之口,就有幾分雋永。太后是誰呢?太后仔細推敲。忽然就發現,這個“親”字還真是有點道理呢!豈不知?只不過,皇帝把魏王全家召回京城的目的無非是要季明月取代莫樂淵,和親前往英利。這可真是一個“親上加親,捨近求遠”啊!儘管太后確實非常喜歡季明月,對臨海長公主“親上加親”之說,亦確實心生感慨,只不過,究竟是莫樂淵的時候,從小就寵著自己的孫子和女兒,內心或多或少都傾向於莫樂淵一些。只要想到如果季明月不和親皇帝也許就真忍了,把莫樂淵送到英利和親便覺得不甘心,因此,哪怕是對“親上加親”這句話也會有一些動心,亦未有所顯現,卻假裝不明白地笑了笑。
“沒定親是便好。哀家這兒倒是有一人選,趕明兒你來哀家宮中,哀家也讓那孩子過來與你瞧瞧,看看可配哀家這國色天香的外孫女不配”
王母娘娘本以為臨海長公主看中五皇子莫琛淵的,畢竟,成年皇子現在皇宮裡也只有謝長安莫清淵和莫琛淵,謝長安選擇太子妃是王母娘娘心中很早就定下來的人而且莫清淵現在更擁有一房正室和一房側室,就等著春後完婚,於是臨海長公主“親上加親”的話就這樣出來了,皇后第一時間想起莫琛淵。
逐在大家離開之後,自己前往鳳棲宮和太后商議此事。
自從莫文淵最後一件事過了以後。皇后一直過不了心裡的事坎,逐已抱病閉門,不出鳳棲宮,甚至掌宮之權,也始終在程妃手裡被沒收還。
皇帝只是認為皇后確實身體抱恙了,逐命程妃掌管鳳印,良妃周昭容一同協理六宮,太后懶得在意這一切,幸好主權在程妃,太后並沒有著急,就洗鳳棲宮奴才,則已閉門鳳棲宮。誰知有一天,皇帝突然發現皇后的肚子裡生出一個小嬰兒來,這可是個好兆頭!甚至現在臨海的長公主也來了京,太后亦謂疾不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