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對阿洛好像是畏首畏尾,這點宋玉綽倒是相當瞭解,阿洛的氣質是非黑集白、對人霸道就像阿洛的師傅壽寧。阿洛甚感厭厭的踩了個醉漢的腳,前頭四人湊成一團擋住了路,阿洛等人就要攻擊。但看到其中一個俊秀的人探身出來,很輕鬆的招呼阿洛坐下來喝上一杯,好像和阿洛很熟悉。“阿洛,你怎麼了?”宋玉綽好奇地問。“你怎麼了?!”阿洛忙解釋道,“宋玉綽的嗓子又啞了。”“為什麼?”宋玉綽不解地問。阿洛拉長長的臉上頓時幻化成了女人羞怯的桃紅色。不消說宋玉綽還猜到了其中的一點。
宋玉綽和阿洛表達了為難之意,要宋玉綽一個人回到蘭若堂。“宋玉綽知道了!”阿洛說,“宋玉綽有一件事很急要跟你商量呢!”他把羊角紙掛在脖子上,對宋玉綽說:“快拿過來看看吧。宋玉綽高興得可以順水人情了,笑嘻嘻地拿起羊角紙燈籠。
宋玉綽手拿昏暗的燈籠,從伶人云集的雲韶院走了出來,推了推虛掩著的大門,走進了冷清的宜秋苑裡,渺無人跡中,竟然有幾分陰森。宋玉綽望著四周一片寂靜,不禁有些不安:宋玉綽是誰?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地方?難道是皇帝的新居嗎?聚餐的時候宋玉綽並沒有放心的吃飯,想著還不如回蘭若堂好用點心呢。今乃壽寧長公主及笄之禮,宋贏徹必將夜宿明貞夫人,吾不必為宣召之憂。
千綾居里的碧茹正好正在整理書,也正一臉沉重地看著宋玉綽。“你是誰?你怎麼穿這麼舊?”宋玉綽忍不住問道。“你知道宋玉綽的名字嗎?”她笑道,“宋玉綽叫水翠翠,你可不要誤會了!”宋玉綽笑了笑。她的臉上有了水青色的斑駁血跡,她的頭髮也有些散亂,但她的眼睛裡卻有了些許溼潤,那是她對宋玉綽說的話,她說:“你看,宋玉綽的頭髮都是水青色的……“她說著說著,眼睛裡露出了一些新的東西——那是她的頭髮,是她的頭髮上的那隻眼睛,那是她的眼睛裡的那隻眼睛裡的水青色的水青色的眼。宋玉綽命她拿了一件潔淨衣裳。她收了收好奇的眼睛,給宋玉綽換了一件外衫。
等熱乎乎的身子觸碰到冰涼的絲綢中衣,方才斂起心神來,碧茹看到自己眼裡寧靜無瀾的樣子,方才細心問道。宋玉綽拖著疲憊的袖子說:“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件衣裳長公主估計不敢再要,你們拿來燒掉吧!”碧茹點了點頭,將自己的衣服脫下,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布包,遞給了宋玉綽,說:“這個是宋玉綽最喜歡的。”她的手緊緊地抓著包內的東西。即使碧茹今天晚上成績非常好,但宋玉綽還是沒有太相信,遺憾的是宋玉綽謊話編得不夠圓,碧茹眼裡若隱若現,沒有再多說什麼,悄悄收了一地衣服。
情急中宋玉綽捅了那人一刀,又留棠梨釵作證,卻料想其躲進宜秋苑乾的事不體面,應息事寧人了。
晚上睡得不踏實,腦中揮不散的卻是荷梗翠色汁液彎彎曲曲地留在寧姐姐臂彎裡的猙獰蹤跡,宋玉綽和她,躲也躲不過一世。
宋玉綽急著在臉上塗上一層凝露霜。碧茹給宋玉綽換上一隻瑪瑙珠釵。飲綠站在宋玉綽面前,手裡拿著那隻“鴛鴦臥蓮銅鏡”。從鏡子裡瞥見飲綠時的笑容,這才想起了採藍前天和宋玉綽聊過的話題。她說:“你這是去採什麼花呀?”宋玉綽回答道:“是要給你煮個羊羹喝。”飲藍笑著說:“好啊!宋玉綽也喜歡吃羊粥。於是命飲綠今天去準備一些枸杞,菊花,金銀花等宋玉綽回去後再加一些冰糖同煮,飲綠平心靜氣的嘴巴無奈的答應下來。
宋玉綽嘆了一口氣,帶上了碧茹遞過來的珍珠項鍊。“你怎麼這麼懶?”她笑道:“這是個好東西,宋玉綽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它給丟了。”“你怎麼這樣看宋玉綽?”她問宋玉綽。首先頭看飲綠天真爛漫率性只是縱情放肆一點,但是丫頭實在是太懶了,離開浣衣局似乎就不需要辦事一般,成天在旁邊宮室裡亂竄,就連向來俯首稱臣辦事的採藍也按奈不住數次含蓄地提起要宋玉綽對飲綠好剋制,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宋玉綽把碧茹帶到希樂堂前,走到玉宜軒前,半個月的時間已不見蹤影,火紅的榴花已落下一大半,赤色的花瓣也零落到青石板之上,孤寂而哀傷。
撩起湘妃的竹簾子轉進內室沐?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裡,宋玉綽來到了門診。當醫生把宋玉綽們帶入一間寬敞而明亮的診室時,宋玉綽們才知道是來看病的。正好在吃藥時,她看到宋玉綽先嚇了一跳,然後才勉力向宋玉綽擠了擠疲憊的笑容。
因為昨晚做夢,宋玉綽之前惴惴不安的認為她要和宋玉綽生分手,但她看到宋玉綽來到這裡,只是熱絡的拉著宋玉綽坐起來,手指有些冰涼,臉色發白,臉頰發紅,她可能昨晚受風寒。
宋玉綽的病已經好了,她說話之間沒有一點厭嫌,就是因為生病而神情疲倦。宋玉綽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宋玉綽多想了。於是,宋玉綽便放下心來,把她叫到身邊,輕輕撫摩她那纖弱的雙肩。她的目光裡透著些許憂鬱。宋玉綽說:“你怎麼了?宋玉綽拋開了煩惱,玉宜軒裡的宋玉綽,也微微放肆了一下,沁雪自旁端過來為沐?和藥杏蜜餞時,宋玉綽搶著拈了一粒放進嘴裡,謝長安明顯不以為然。
“你知道今天過來給宋玉綽看病魔的人吧?謝長安問。“是宋玉綽的兒子呢!”謝長安笑著說。“這孩子怎麼會生病呢?”謝長安說,“這孩子是個怪胎。”“為什麼?謝長安淺淺一笑:“宋玉綽見他年輕氣盛,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鼎沈未病。15歲就進了太醫院。真不是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