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697章 大員之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7章 大員之路 (1 / 2)

【 WWW.】,精彩免費閱讀!

蘭庭這兩日忙忙碌碌,果然無一件隱瞞春歸。

“李大娘子的事,逕勿竟也代勞了?”春歸倒沒想到趙大爺這回出手如此迅猛/乾脆。

“她要不姓李,我就由得她身敗名裂去,不過到底是大舅母親生的女兒,且這件事說到底要不是老太太在後推波助瀾煽風點火,李氏也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我出面,徹底斷了她的念想,這件事才能真正平息。”

“就是還得廢些心思安頓好她的居食。”春歸其實也為怎麼善後傷了一段時間的腦筋,不是沒想過鐵嶺衛,但鐵嶺衛距離京城著實太遠,又是苦寒之地,她可沒有能力在那地方給李琬琰找個安身之地,還不能讓李琬琰缺衣短食。

“這件事其實是在汾陽時,我與大表哥商量好的。”蘭庭道:“李氏雖執意與家人絕裂,不過大表哥到底還是顧及手足之情,從前他們在鐵嶺衛除了馬家之外,倒也還有幾戶交好的友朋,可以拜託友朋照管,我所作的也無非安排人手途中護侍,待抵鐵嶺衛,告囑當地官吏不可再讓李氏脫籍出行而已。”

春歸外祖父一家雖然獲得赦免,受允可歸原籍,不過李琬琰卻是出嫁之女,所以她的戶籍仍在鐵嶺衛,後來她雖與馬家和離,但因與家人鬧翻,大舅母和李牧也沒有替她將戶籍遷回汾陽的想法,這時李琬琰被送返鐵嶺衛,蘭庭又遣人專程叮囑了地方官吏,李琬琰做為獨居的婦人,日後再也無望開具過所脫籍遠遊了。

她只能留在鐵嶺衛。

“大舅母也是被她傷夠了心,如此也好罷,雖然分隔兩地,但也知道她衣食無憂尚有棲居之所,只要不再有妄想,這一生也未必不能安寧,她的一雙子女又都在鐵嶺衛,她要真有了悔意,願意彌補,過些年膝下也不是沒有子女敬奉。”

春歸雖然看不上李琬琰的品性,但和蘭庭一樣,對馬伯碩的品性卻十分信得過,這樁姻緣雖被李琬琰自己折騰得勞燕紛飛,馬伯碩固然對李氏死了心,倒也不至於銜恨,兩人即便不能再續前緣,馬家應當不會阻止李琬琰見她一雙子女,李琬琰要真有悔改之意,彌補子女施以慈愛,將來有子女敬奉,還不算孑然孤獨眾叛親離。

當然,有沒有這樣的造化,全在李琬琰自己。

春歸也就徹底把這件事拋之腦後了。

“逕勿沐假只到今日,明日便將歸值了吧?”

“是,明日開始,怕又得有一段時間不得清閒了。”

“不得清閒那是當然,我只關心逕勿這監察副使的差遣當奉旨返京時便已算交卸,而今又是炙手可熱的東宮近臣,皇上應該會給些切實的好處,怕是要升官了吧?”春歸調侃蘭庭。

“升官不升官,總之明日便見分曉了,我倒不想升官呢,橫豎也不靠那點當官的奉祿養家餬口。”蘭庭調侃現行的薪俸制。

說起來本朝官員的俸祿相比歷朝歷代也著實算是創下了“新低”,這大抵也是從太祖時就嚴禁貪墨,但縱然有剝皮揎草的酷刑為警,貪腐竟仍屢禁不絕的其中一個原因,真正清廉的官員務必付出慘痛的代價——曾有一位知州,他是出身貧微,原本一家唯有老母親和他夫妻三口人,未考取功名之前,靠著節儉尚能餬口,一朝入仕為官,雖有了朝廷薪俸,卻必須承擔朝廷撥調的官奴之衣著口糧,日子越發過得捉襟見肘,後來妻子生了一子一女,女兒竟然餓死,妻子也因患

疾無藥請醫病故。

兩袖清風的官員氣節,有時確然要以犧牲妻兒家人作為代價。

尤其那些出身寒微的官員,堅守氣節更加不易。

而如軒翥堂這樣的門第,既有子弟讀書仕進,族中還有擅長經營家業者提供牢靠的經濟保障,所以不需貪腐亦能錦衣玉食者,著實不佔多數。

蘭庭其實並不主張高官厚祿,但認為朝廷保障官員基本供需大有必要。

君國實則早非建國之初,國庫並不缺糧缺錢,更皇族早就無視太祖制定的祖制,不知哪年哪月就開始了揮霍無度、窮奢極侈。弘復帝前,連宮裡稍微得臉的宦官內臣,名下都有良田無數豪宅若干,只不過就不需說什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連多少克己守法的官員,甚至都一直掙扎於貧困飢寒。

朝廷奉祿既然微薄,那就不能要求官員們必須維持官威養活官奴僕婢,這不是逼著官員貪腐麼?

改革時弊,僅只是糾察貪墨遠不足夠,必須從制度上切實的加以改革。

這是一目瞭然之事,奈何施行起來卻難上加難,為何這麼艱難險阻,有的矛盾和因由連蘭庭也一時沒有頭緒。

而對於升官一事,他也的確不抱多大願望,而今他才是及冠之歲,便已為眾所周知的東宮近臣,風頭已經夠大了,必須是那棵木秀於林,但有狂風暴雨,便以他為目標,如若可以選擇的話,蘭庭著實不願這樣的招風,不過他也知道這沒法讓他選擇。

他的出身註定不能走幕僚之途,想要實現抱負就必須領銜浪尖。

結果新的任命,是都察院右都御史。

一躍而為正二品的朝堂大員。

很巧合,這下子蘭庭和有長治公美譽的鮑文翰,成為了分庭抗禮的關係。

要說來都察院自設立至今,制度上雖然一直由左右都御史領銜,互為制衡,不過早在成祖時起,右都御史便已為地方巡府兼授,也就是說都察院長首之職實際掌握於左都御史手中,到弘復一朝,右都御史甚至一度空缺,而今破格新授,竟打破陳例此一職務需為三十歲上經驗老道者所領,恐怕連鮑文翰自己也絕沒想到他竟然會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制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