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681章 宴請竇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81章 宴請竇公 (1 / 2)

楚楚這時的心情也很無奈,因為她幾乎都要懷疑華霄霽的確是打算禍國殃民了。

“如果我們阻擾徵運秋賦,且還是以鼓動作亂的方式,你可知連你在內,那些阻納秋糧者全都會被當作逆賊處死。”這樣的手段,可是就連袁箕這樣的權奸當走投無路時到底還是因為心存顧慮而不敢孤擲的,華霄霽卻能理所當然提出建議,楚楚當真有些懷疑她英明睿智的主公這回恐怕是病急亂投醫,廢盡心思結果找來一個豬隊友。

“可我們阻納秋賦,為的可是社稷安定啊,皇上仁厚,難道會不分青紅皂白只依成律處置?”華霄霽頗有些輕鄙楚楚的婦人之見:“楚娘雖得鄭公信重,到底也只是負責居中聯絡以及執行之事,並不瞭解朝堂政務,更未曾熟讀經史,不明事急從權的道理,而這時,再急報京城待鄭公決斷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楚楚因被小看,竟然也不著惱:“而今國無戰事,華先生以為賦稅及不及時上交無關要緊,但華先生不妨設想,今次阻抗納賦若得皇上據事發有因而寬赦不問,日後萬一邊疆不寧,外敵挑生戰亂,國內細作便敢再次鼓動民眾暴力抗法阻拒徵賦,屆時便有亡國之憂!是以此事絕不可為,我們只能等到秋糧啟運順利納交京城之後,再發動抗議之事!說到底我們阻止的是私心圖權的周王蒙蔽聖聽被立為儲君,而絕對不可行於國於君有害之事,這一直都是主公的堅持,所以這件事,主公早有定策,華先生之建不可試行。”

嬌杏聽得心下冷笑:這楚楚為了說服華霄霽,一時心急竟然露出了口風,幾乎明說她那主公一早就在籌劃陰謀,但華霄霽應當會再次忽視,完全不懷疑多少“原告人證”都是那主公安排,利用他這個蠢貨為急先鋒馬前卒,發動陷謗周王的詭計。

周王和臨淄王兩敗俱傷,一定有人坐享漁翁之利。

可一個華霄霽顯然不足夠有這大能耐,讓皇上相信周王在江南監政果然實施了枉法縱私的罪行。

“那鄭公究竟有何安排?”華霄霽果然未生疑心。

“應天府尹竇公,確為忠臣良士,無非是為周王、趙逕勿矇蔽方為其佐助,屆時由華先生集合眾多受貪宦奸官逼剝之百姓,於應天府衙擊鼓狀告諸多不法,竇公經察實,絕對不會包庇周王明為糾察不法,實則廣結黨徒,並縱容黨徒漁肉百姓之劣行,竇公乃留京要員,劾策可直達天聽,這件案情一定會被皇上知獲。”

嬌杏恍然大悟。

華霄霽只是一名急先鋒,應天府尹竇章才是對方的殺手鐧!

竇章官譽甚佳,於南直隸而言,原本就是廣受百姓信服,更不要說周王這回監政江南,竇章一直行為的都是佐從之事,先有華霄霽檢舉,再有竇章發起彈劾,只怕皇上就會相信周王果然犯下諸多罪責,縱便是這回南下,周王肅清了不少貪官仕亂,且更讓朝廷政令得以順利推行,依時按量徵送秋糧抵京,不過只要察實了江南四省仍然存在貪墨索賄,甚至胡亂攤派等事,周王所

有努力便將付之東流,倒不至於因此有死獄之災,但有如回到了起點,優勢盡失,再也無望被立太子!

連嬌杏都想到了,比如婁藏是一定沒有仗勢欺人的惡行,但敵黨針對周王發動的彈劾也不盡然都是汙謗,竇章因為隱藏得極深,他又職任應天府尹,一度深得周王的信重,竇章不難察知周王一方存在的疏忽,甚至根本就是竇章居中運作,導致周王等對某些州縣長官的不法行為沒有知察。

往往只需要少數個案得到證實,就會造成所有罪行均有“確鑿”。

如同那個謊稱只有十畝田桑卻被攤派重賦的“貧民”,他便理所當然成為受害者之一,縱然江南治下,絕大多數民戶其實都沒有承擔不應交納的糧賦,但既然被證實了個案,他們就都會憂心忡忡,認為若然不徹底斷絕隱患,這樣的厄運遲早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民怨、輿論,有的時候就是這麼容易造成。

江南四省民憤洶洶,負責監政的周王還哪裡有資格克承大統?

一定不具備賢主明君之能。

要若周王不察,盡心竭力一場,落得的卻是功敗垂成,莫名其妙被別人摘了桃子。

——

弘復十二年二月初五,當最後一艘滿載秋賦的運船也從南京城的港口啟行,戶部尚書張鞏終於是舒了口長氣,轉身衝竇章抱一抱拳:“這數月以來,江南雖經不少官員貶遷之亂,鬧得多少吏員都人心惶惶,所幸的是張某不負許閣老所託,到底協助得殿下徵齊秋賦,順利運交京城,且各州縣,因此又理察核實了籍冊田畝,多年亂象終於得到整改,張某這一任後致仕告老,也不負君國信託了。”

張鞏著實是個中立派,並不願參涉儲爭,他想的便是在南京戶部尚書一職上卸任,告老還鄉之後,過些年含飴弄孫的休閒日子,雖然他沒能拜閣為相,數十年仕途未犯過錯,也算是為子孫日後的前程打下了基礎,至於子孫將來能走到哪步,那就得看他們自己的時運了。

當朝首輔許晉,曾經為張鞏的直屬上官,所以張鞏與竇章因為許晉的緣故頗有交誼,但他這回協佐周王監行江南政令卻並不是僅僅因為私誼舊情,秉持的也是職務之責,而今眼看著江南時局已定,張鞏是以有如釋重負的心情。

竇章微轉過身看著張鞏,神情幾分凝重:“皇上有志復興盛世,這回整飭官場不過是首要的一步而已,前途還實多艱辛,將來還少不得張公這樣的忠臣良士為盛世之治效力,張公可不能生致仕掛冠之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