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復帝又何需多此一舉?
沈皇后並沒有再跪多久。
因為高得宜很快去而復返,他囑令坤仁宮的宮人快將沈皇后扶起,而沈皇后此時也不再堅持“待罪”——這場戲自弘復帝轉身離開時就已經落幕,需不著再繼續唱唸做打,跟著的就是結果而已。
“春寒料峭,皇上叮囑娘娘務必保重鳳體,娘娘千萬莫再自苦了,這一段還請安心在坤仁宮靜養……至於後宮事務,暫由敬妃、和嬪代勞。”高得宜代替弘復帝“宣判”。
沈皇后長長的籲出口氣。
皇上已經給予了重罰,從此她將只有六宮之主的空銜連內廷人事都徹底交代出去,她會因此受到奚落冷待,再也不復此十載榮光,但這樣的代價是值得付出的,只要就能夠換來太孫順順利利真真正正的統治這片錦繡江山,她也不會再怨恨弘復帝的涼薄無情了。
皇后不知道弘復帝回到乾清宮後,緩了老長一陣兒,直到夜半三更時才召見被她作為理所當然的代價招供出來的吳司行。
其實吳太監和高廠公年歲相仿,但前者看上去著實已
然老邁,顫顫巍巍入內連膝跪的動作都行為得搖搖欲墜,但弘復帝看得出來他不是因為惶恐。
御書房的燈燭輝煌,烘托的卻是辛酸悲涼,有些遙遠的記憶似乎鮮活似乎恍惚,主僕之間有甚長一陣相對無言。
吳司行跪在地上,漸漸反而穩定了身體。
“朕想起當年,相比宜公,與大伴反而更加親近。”弘復帝垂著頭,目光並沒盯著被他稱為大伴的太監:“朕那時還不是儲君,並不住在慈慶宮,一回因為受到刁難,罰跪罰得飢腸轆轆,是大伴忍無可忍闖去儲秀宮,拼得頭破血流,終於是哀求得先帝免了那場責懲。”
“是,奴婢一直不如得宜沉穩,當時只覺義憤填膺,卻沒想到這樣一鬧,更加會讓皇上舉步維艱。”吳司行似乎也沉浸在那遙遠的往昔歲月。
“你從來就是重情重義的人,且又還認死理,不過你也知道有的事情並不能夠勝任,你陪著朕一路煎熬,到頭來卻只願意服侍朕的起居,掌管一些閒差。”
“奴婢還記得當年,因為廢晉王不敬皇上,奴婢義憤填膺,推了廢晉王一把害他摔了個四仰八叉。”吳司行甚至面露笑容。
弘復帝也是微微一笑:“是,朕也記得。朕當時慌得呆若木雞,還是大伴喊了一聲‘殿下快跑’,朕才拔腿飛奔……”
“後來險些因奴婢之故,導致皇上儲位被廢,奴婢懊悔不迭,心甘情願受了得宜一場怒罵,從那之後奴婢就知道了,其實奴婢是個無用之人,皇上真正需要的是得宜一類忠誠兼且機智,果敢不失謹慎的僕臣,奴婢有勇無謀,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服侍皇上的起居罷了。”
“大伴,你就是因為那場事故……彭妃為了讓你供認受我指使,欲加害二弟,用你血緣至親一家性命要脅,但你堅稱‘太子無罪’,後來你險些死於彭妃杖責之下。”
那跟隨吳司行終生的傷殘,也是在那回事故中落下,那時他才未至冠歲,因為重傷,就險些夭折於這兇險的宮廷。
“正因奴婢一時莽撞,險致皇上遭受滅頂之災,奴婢若再屈服於奸妃陷謗皇上,豈非畜牲不如?”
弘復帝長嘆一聲:“我著實應當早些批允大伴出宮榮養。”
這長嘆裡竟然夾帶著哽咽了。
吳司行終於驚惶,匍匐叩首:“皇上,奴婢知罪,奴婢不應聽從皇后囑令,將乾清宮中的禁密洩露皇后知情,奴婢請死,方能贖罪。”
“我知道你……”弘復帝一手撐著額頭:“我當時憂急於自保,根本無能顧及你的死活,是皇后去求母后,所以你才能保住性命,你對我赤忠,我卻對你薄義,皇后才是你的救命恩人,更兼那些年我還常與你交心,我思念故太子,後來我更憂心太孫不得人心,我們從那段歲月過來,大伴明白我的心情,所以你無法拒絕皇后的請託,你也不願眼看著太孫失了儲位,看我到臨死之前,都覺負愧故太子。”
高得宜聽到這裡都再忍不住,跟著膝跪下去:“皇上,還請寬恕……”
“得宜不用再說了。”吳司行以額搶地:“皇上能知奴婢忠心從來不移,奴婢死而無憾。”
(本章完)
首輔家的長孫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