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404章 真相殘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4章 真相殘忍 (1 / 2)

不同於老太太主僕二人的恛惶無措,安陸侯對於春歸可能洞悉真相的事體,並沒有任何的忐忑,他這樣安撫蘇嬤嬤:“顧氏起疑,卻哪裡來的證據證實舊事呢?若只憑猜疑,她也無法說服庭哥兒懷疑自己的親祖母,從顧氏種種行事來看,她並不是愚狂之輩,應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沒有實據萬萬不能聲張,否則庭哥兒縱使是寵愛她,怕也會疑心她是聽令於沈後,存心毀謗祖母。

而這件事,沈皇后也並非不知情,當年她安插在曹公公部中的耳目,明明已經打聽出萬妃的計劃,收買和淑嫁禍朱氏,但沈皇后故作不察,就是打算將計就計,待皇上勒令趙江城休妻,再授意小沈氏尋死,遊說皇上乾脆下旨賜婚,讓趙江城迎娶小沈氏進門,而後她再故意引導趙太師察明和淑是乃萬妃收買,這樣一來,黑鍋都由萬妃揹著,沈家完全能與趙家化干戈為玉帛。

而我做了什麼呢?無非是透過曹公公,得知了此事,所以以此為要脅,讓皇后答應舉薦薇兒入宮,否則縱管趙太師當年不在京城,只要二妹堅決不受聖令,更甚至於把這其中的種種隱情上告,沈皇后豈非白廢計量,與萬妃一損俱損?

所以沈皇后不得不妥協,所以這件事才會依著她的盤算塵埃落定,如今娘娘雖然已經成為沈後及太孫的威脅,但沈後應當明白,舊事重提,於她於太孫可沒有絲毫好處,顧氏既然是沈後的棋子,就算讓她察出蛛絲馬跡來,她也應該明白其中的厲害,又就算她沒有料到事關沈後,但她絕對不敢自作主張,只要上報沈後,沈後也必定會加以阻止。”

所以安陸侯江琛的意思是對於春歸的懷疑和察證完全可以放任不理,因為朱夫人的被棄是萬氏、沈皇后以及江家三方博弈的結果,春歸作為沈皇后一方的棋子,絕無可能揭露真相,這樣一來不僅惠妃十皇子的陣營會失去軒翥堂趙門的支援,沈皇后和太孫更加會被趙蘭庭視為殺母仇敵,春歸依靠沈皇后的運作才得以嫁入太師府,必定也會被趙蘭庭視同仇愾,她若真如此愚蠢,勢必成為蘭庭率先棄除的人。

沈皇后畢竟是六宮之主,弘復帝不可能因為朱夫人一個臣婦的冤屈處死元配,只要回憶一下皇上對於萬氏的處治,只不過降位貶責而已,趙蘭庭哪能不明白就算再掀舊案,對於沈皇后及太孫也仍毫髮無傷?

至於安陸侯府,畢竟是太師府的姻親,且也參與這一計劃作為幕後推手的老太太江氏,是蘭庭的嫡親祖母,趙蘭庭又能拿老太太奈何?總不會為了生母報仇血恨,就豁出去仕途不要,甚至寧肯揹負世俗斥責大逆不孝的罪名,讓自己的嫡親祖母以命抵償,趙蘭庭不能罪處祖母,就更加不能罪處舅祖父。

趙蘭庭的一腔怒火,義憤填膺,也唯只發洩在顧氏身上。

安陸侯認為春歸還沒有愚蠢到搬起石頭砸腳的地步,這點厲害她還能夠分清。

莫說安陸侯信心十足,就連渠出也難免為春歸的處境擔憂:“雖然朱夫人一案在大奶奶眼裡已經水落石出,但你總不能衝趙蘭庭坦白,你身具可與魂靈溝通的異能才察明真相,你又找不出別的

證據證實安陸侯兄妹以及沈皇后的罪行,雖則是趙蘭庭因為趙太師的遺令,早有主張另投明主,從無可能相助太孫、十皇子任何一方,但趙蘭庭對安陸侯府的態度雖然疏遠,可也從來不曾為了黨爭的立場決意要將江家斬草除根,且對他的祖母,也並不至於仇視。大奶奶要將真相告知,確有可能引火燒身。”

“你知道我是怎麼懷疑上龔氏的麼?”春歸問。

渠出指指耳朵,示意洗耳恭聽。

“安陸侯是什麼樣的人,我所有判斷都有賴於大爺告訴,我自從知道了龔氏只是朱夫人生前的婢女,竟然得幸嫁給堂堂侯府子弟為正室,壓根就不相信是因為龔氏忠心事主的緣故。且龔氏的言行作態,毫無‘得幸’的自覺,她甚至敢違逆安陸侯的囑令,自作主張與我交惡,她是哪裡來的底氣又哪裡來的膽識?”

春歸終於移動腳步,不再立在廊廡底下繼續看北風捲得飛雪如絮,她掀開簾子回到避風的居室,炕床上早已換上了錦褥,腳踏上也搭了張銀狐皮,厚桑紙糊的窗戶使得屋子裡光色蒼黯,下晝時分已經有如黃昏。

風雪不侵暖室,但那如影隨形的冷寒卻一點也沒有得到緩解。

早前隨手擱在炕几上的銀炭爐尚存餘溫,春歸拿著歪靠在引枕上,她低垂著眉眼,便帶著幾分昏昏欲睡的懶疲,但她當然不是真有睡意,看也不看就知道渠出已然是跟著她進來。

“我讓你去安陸侯府窺看,結果你告訴我安陸侯對待龔氏的態度確然蹊蹺,其實就更證實了我心裡的猜測,龔氏對於安陸侯而言,是六個子媳中唯一得他真正看重的人,那麼龔氏何德何能?

朱夫人被棄,萬貴妃緊跟著失勢,看似沈皇后得利,那麼沈皇后為了進一步交好太師府,薦舉江氏女入宮並不奇詭,因為太師府門第清貴,幾代以來從無女兒入宮為妃,所以沈皇后才打算著薦舉提攜太師府主母的本家,也就是安陸侯的嫡女,這也能算作委婉示好曲折籠絡,但我疑惑的是,沈皇后真有這樣做的必要否?”

春歸已經從三夫人的口中知曉,沈夫人進門在前,江雨薇入宮在後,且那時弘復帝基本已經決定立太孫為儲,沈皇后為何還要急著籠絡太師府及其姻親?因為未雨綢繆,早已料定太孫的儲位會風雨飄搖?

那就太荒唐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