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這樣說……老奴倒是聽說趙家三、四兩位老爺和夫人也是相敬如賓呢,便是趙太師生前,對三、四兩位兒媳也是十分滿意的。”
“那兩個都是楊氏所生吧?”王太后回憶著往事,又有了笑容:“我記得當年,先帝莫名其妙讓我替趙太師從宮人中擇個妾室,還說是趙大師自己的請求,我壓根沒信,以為先帝又在胡說八道呢,但想著先帝既然鐵了心的要賜妾,少不得我替趙太師把把關,別送去個只會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的妖精,攪得趙氏一門也不得安寧,哪想到楊氏後來和你聯絡,還真是趙太師的主張。”
“是啊,便是楊氏的兩個孩子娶妻,趙太師讓她作主,她還特意詢問了老奴的建議呢。”
“夫妻和睦是夫妻和睦,但庶子庶媳是無望宗主宗婦的,所以我那話裡並沒包含他們兩對兒夫妻,就說趙江城吧,不管前頭的朱氏,還是後頭的小沈,都並非宗婦合適人選,就更不提江氏了……她這老婆子,一把歲數了比小沈還要頭腦簡單,瞧瞧和惠妃鬧成啥樣?小十多大點的孩子,硬生生被他們推上子奪儲的戰場,以為惠妃佔著聖寵就能效仿先帝時的彭氏、申氏了?先帝那樣荒唐的人,不是也沒讓彭氏、申氏得逞?今上還能比先帝更加荒唐不成?”
蕭宮令也笑道:“先帝時若無娘娘扶持東宮,彭妃、申妃指不定就得逞了。”
“我的作用我自己有數,關鍵還是趙太師,外朝若沒有他這麼位定海神針,我光在內廷能起到什麼功效?可惜啊,我和趙公里應外合了這些年,緣鏗一面,硬是沒見過他這定海神針的風儀。”
“都說趙大公子深肖祖父遺風。”
“所以我才好奇蘭庭娶了個什麼媳婦,你都不知道,當初我聽說晉國公熱情得很,鐵了心要招蘭庭為孫婿,真替蘭庭捏一把汗。我可不是說明珠的不是啊,只那孩子也太板肅了,我看著她我都心裡發憷,說話一丁點都不敢輕挑孟浪了,否則她一拉臉,我肯定會覺得為老不尊無地自容。”
蕭宮令:……
“只不過明珠還真合適做太孫妃,她的性情錯不了,板肅歸板肅,品行心思卻正!皇后這回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只可惜高氏……”說到這裡王太后緊緊蹙著眉頭:“一門心思還要讓高家女嫁進天家,今後宋國公府才能真正的權傾天下!”
“只要娘娘願意在皇上面前說話……”
王太后擺了擺手:“我要說話,反而壞事了,壽康宮裡的那位,如今可不和我一條心,非得和我對著幹她才滿意,沒看著皇后從前兒往我這裡來得勤快,她就能幫著高氏這孫媳婦刁難兒媳婦?我要是跟皇上一提明珠可為太孫妃,她就是尋死覓活也得攪和了這樁姻緣。”
蕭宮令實在忍不住憤憤不平了:“張太后也真是……怎麼不顧念著當年若不是娘娘庇護,她怕早就被彭妃、申妃迫害,怕是性命都保不住,如今仗著她才是皇上的生母,就敢處處針對娘娘。”
“你啊!”王太后戳了蕭宮令一指頭,倒一點沒有怨氣:“張氏雖則淺薄,好在心地並不惡毒,她也是那些年在這後宮裡擔驚受怕得狠了,大半輩子都忍氣吞聲如履薄冰的,好容易十月懷胎的親骨肉貴為九五之尊,還不揚眉吐氣,怕就真要憋屈得腸斷嘔血了,橫豎我也好容易才得安樂,並不想再幹預這些爭權奪勢的事兒,由得她享享太后尊威罷。”
“說來聖上遇見煩難事,也從不和壽康宮商量,反而是來慈寧宮請教娘娘時多。”
“這話可別再提了。”王太后嘆息道:“當年要不是先帝鬧得太不像樣,當我樂意干預這些事體麼?我一生無兒無女的也沒什麼掛礙,自管逍遙快活有什麼不好?如今雖說未復盛世之治,好在是朝堂上不再那樣的烏煙瘴氣了,皇上是仁厚之君,也聽得進許閣老、沈閣老等等重臣的諫言,朝堂上還有蘭庭這樣一批後起之秀,不需要我來指手劃腳。如今我最牽掛的一件事,就是替小五、小六尋個情投意合的媳婦,別的孫兒我也不大有餘力管了,橫豎都有他們的生母操心呢。”
“是,娘娘確然應該頤養天年。”
“我只但願皇后能琢磨通透了,別在這要緊關頭再辦蠢事,我要是她……乾脆這回諫言聖上連太子妃也一齊處治了,太孫或許還能挽救。”
王太后說著說著眉目間便含帶著殺伐決斷的剛毅之氣。
蕭宮令不由一聲長嘆,心說娘娘到底還是心繫著社稷國祚,畢竟是一國太后呢,哪能當真只顧自己清閒安樂,眼看著天家一團亂七八糟的骨肉相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