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127章 準備回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7章 準備回京 (1 / 2)

一秒記住【書迷樓 .org】,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不管蘭庭對李濟的供述重視與否,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了這位對於施良行的倒戈一擊,讓蘭庭原本的九成勝算再漲一成,篤定就憑手頭掌握的證據,已經足夠證實施良行貪贓枉法的罪行,而原本就因施良行重賄內廷宦官對他疑慮甚重的弘復皇帝,當證實了他的斑斑劣行,讓猜疑落在實處,縱管袁閣老如何包縱開脫,相信也會把施良行論罪重處。

而施良行一旦獲罪,就算其在汾州的黨從不至於盡數重懲,但樹倒猢猻散,他們自然也不用再想掣肘趙州尊,有尹寄餘以及其餘各有才能的僚屬竭力輔佐,趙州尊就算不能在汾州幹出多麼驚人的政績,卻能夠擔保平平順順,而他察實施良行罪證一樁治績,已經足夠他一任期滿遷調回京,繼續清要累遷的預期仕進。

可尹寄餘卻還不無憂慮:“依今上以仁治國的主張,應當不會以貪贓枉法之罪便處施良行斬決,就更不提袁閣老雖說被斬斷一大臂膀,也萬萬不會與施良行同罪論處,不算傷及他的根底。”他看著蘭庭擬寫的彈劾奏本,此時卻不想考慮如何潤色的問題,只是心中那想法未免有犯風節,要不是這時面對的是蘭庭,就算換成趙州尊,他也不會把那想法出口。

尹寄餘從書桌旁移步,到窗前的高几一側坐下,他看了一眼清靜無人的窗外,又特意壓低了嗓音:“施良行既是袁閣老的得意門生又為左膀右臂,一旦折損,袁閣老與太師府便算結下了死仇,更不說因為許閣老和趙公從前的知交之情,袁閣老原本便對老爺與逕勿父子甚是防備,兩位閣老已為水火之勢,經此一事後,袁閣老必然會對太師府更多打壓,逕勿籌劃入仕,便逃不開樹立如此大敵,何不恃機……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蘭庭蹙著眉頭抬眼看向尹寄餘:“怎麼斬草除根?”

“謀逆之罪必死,且足夠誅連袁閣老!”

但施良行再如何膽大妄為,也不敢行為謀逆之罪,尹寄餘的言下之意是——栽汙陷害。

但他當然明白空口白牙不可能陷害朝廷大員,且施良行一介文臣不曾掌握軍伍,要坐實他的逆謀之罪大為不易——今上不似列位先君,都喜歡用文字獄的一套打壓臣公,若是那樣倒是容易了,書信文錄中不難牽強釋意為逆謀,根本不需其餘證據。

弘復皇帝既然主張以仁治國,對於刑罪便抱持著更加審慎的態度,尤其是像謀逆叛國這類誅連廣泛的重罪,應當更加重視罪證確鑿,就算他已然對施良行心生厭棄,甚至因此對袁閣老也減褪信任,不過也必定不會只因一己的喜惡,便濫用刑罪處治臣公。

但尹寄餘相信蘭庭只要動了意,就能夠想出辦法來坐實施良行的罪行,要知文臣雖然直接舉兵者不多,但附逆卻並不鮮見,而就在今上登基之初才發生的恆王謀逆案,黨從附逆者難道就真被究察干淨了?不是完全不能牽連上施良行!

見蘭庭久久不語,尹寄餘也蹙緊了眉頭:“要若逕勿志向並非扶佐儲君,我不會建議此不韙喪德之事,可逕勿既然已經決定日後要走這條險獨之途,不涉權術絕無可能,這條道路,可不是澹泊之士的佳選。”

汙陷詭害他人當然不算正大光明的行為,為正人君子不齒,但尹寄餘卻認為澹泊志遠的人,根本就不應該參涉進謀奪儲位這等險濁的事,蘭庭既然已經選擇了趟此渾水,就不能過於婦人之仁,至於對袁閣老、施良行這等權術場中詭詐陰險的人,絕不能夠心慈手軟。

“庭於此一事上,和仁兄見解有異。”蘭庭也是深思熟慮一番才道:“皇上察究施良行,是因疑慮施良行貪贓枉法,不忠不仁,初衷並非惡化內閣之爭,皇上雖然對許閣老信重有加,但卻並不希望內閣唯許公一家之言,要若是咱們因為除絕後患而率先挑鬥,皇上反而可能更增疑慮。捏造的罪證再如何詳盡終究是經不起細察的,皇上登位以來,雖說東廠、錦衣衛比起從前要收斂不少,但廠衛並沒有裁撤,只要皇上下令細究,不難察明真相。”

其實沒有一個臣子樂見刑部、大理寺之外,存在直接聽令於君帝不受任何機構限制的特權部門,尤其是如東廠、錦衣衛那些幾乎無孔不入的暗探,更讓文武百官、勳貴世族忌憚牴觸,自來諫言裁撤廠衛的奏章幾乎不曾斷絕,但就算是主張以仁治國的弘復皇帝,對於廠衛的特權也是加強限制而已,可以說從來就沒有動過乾脆裁撤的念頭。

倘若蘭庭為了私心便觸發已經成為過去的恆王逆謀案,而讓今上心生猜疑,那麼便大有可能重用廠衛徹察此案,這大不利於臣公集團整體利益,要被察出施良行是被攀汙……蘭庭必定觸發眾怒成為眾矢之的。

風險大得蘭庭幾乎不予考慮,不如對袁閣老小心提防著,至少蘭庭還有自信和袁黨周旋。

“而且仁兄可知祖父當年,為何賜我逕勿為表字?”

“太師公當年已然對老爺大是失望,故而當你這個嫡長孫出世,便下定決心要親自教養絕不再交給婦人之手,太師公對你寄予厚望,故而取名為庭,庭字引申有朝堂之意,可以說逕勿自出生時,尊長就已為你選擇了仕途經濟的道路。”

蘭庭接著說道:“我是別無選擇,祖父當年又何嘗能有選擇呢?也都是心懷清靜澹泊的志向,卻不得不涉染於爾虞我詐的權場,其實我幼年之時,祖父便鼓勵我看閱老莊著述,可以說我的澹泊之願,皆是源於祖父的影響。”

“逕之際意為差異,是指你的志向其實不在權術朝堂,而雖說事與願違,但太師公仍然希望你能堅守澹泊之志,勿望初衷。”尹寄餘頷首嘆息:“倒是我著相了,只看眼前的利害,而無視長遠,逕勿說得是對的,論是如何,都不能行為卑劣之事,哪怕是對卑劣之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