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下沒有歡笑,有的只是無盡的淚水!
凱旋的英雄是當天退下來的,去的時候是整整一個尖兵營,回來的時候卻……
程學民等人夾道在營地提前搭建的凱旋門之下,看著回來的英雄,沒有歡笑沒有鼓掌沒有慶祝,有的只是無盡的哽咽和咆哮的大哭。
後勤團的戰士們,幾乎將整個邊境所有縣城的茅臺酒,全部給買回來了!
可卻等不來我們年輕的英雄們。
麻栗坡本來已經堆滿墳頭的烈士墓群,又添上了兩百多座烈士墳墓。
沒有隆重的告別儀式,沒有大勝後的歡呼慶祝。
……
“好了好了,電話已經接通了!學民你跟小董,可以開始唱了!”
又過了兩天,程學民的新歌《高山下的花環》主題曲,也是傳遍整個前沿指揮所,被同志們戰士們跟著哼唱清唱傳唱著。
程學民他們慰問團,也按照前沿指揮部的安排,對一線戰士們進行遠端電話唱歌慰問。
現在剛剛接通的是一線某團指揮部,電話已經接通!
電話那頭的某團指揮部,已經用擴音器麥克風對著,外面就是各個陣地上的我軍戰士們。
電話那頭響起一切準備就緒的聲音後,這邊的政委老胡就示意程學民跟董文樺兩個,可以開始演唱了!
旁邊的樂曲隊的奏樂已經響起。
程學民跟董文樺兩個對視了一眼,便開始對著電話筒這邊的麥克風,演唱起來。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伱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
前方扣林山一線,第一次響起了總政南下慰問團的慰問歌聲,卻是以這種方式,這讓慰問團各個小分隊文藝兵戰士們,直呼沒勁!
他們也同樣有著滿腔熱血,同樣希望上前線的前線,對一線的戰士們進行現場,面對面的慰問。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隔著一根電話線,在大後方給一線的戰士們唱歌。
沒勁!
一個個被他們自己唱的歌曲所振奮鼓舞,一個個自告奮勇要求上一線,上扣林山一線,要面對面給一線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慰問演出。
慰問團負責人政委老胡也同樣,躲在麻栗坡指揮部,用一根電話線和前線戰士們慰問,這不是他們總政文工團的慰問模式。
上前線,上一線!
他們總政文工慰問團文藝兵也是兵,也是可以上前線上一線的戰士。
在老胡的堅持請命之下,軍部老首長這才沒有再拒絕,而是成全了慰問團要上陣慰問的請求。
同時,在不久後!
1979年03月19日,第一階段反擊戰以我們的勝利,而暫時告以結束。
但前方小規模的摩擦,一直在持續著!
現在麻栗坡是前線,扣林山是一線,但前線的一線是扣林山那邊的貓耳洞。
程學民他們的小分隊,也已經在麻栗坡分散開來,前往扣林山各個營連部隊進行慰問演出,他們的小分隊被安排下三營九連的連隊。
雖然大多數連隊已經從貓耳洞撤下來,在扣林山一線休整。
但三營九連的戰士們,還在貓耳洞最前線。
李雙茳他們要帶著閻偉文他們上貓耳洞,卻要求程學民留在扣林山營地,對全軍撤下來的戰士們,進行事蹟採訪。
“學民,這是老胡給我的指令!讓你來扣林山已經是我們的底線,你不能再往前走了!”
“絕對不能再往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