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如今蕭敬軒最缺的便是時間,只要等到黃巾力士訓練完畢之後,爭霸天下的話,底氣也足一點。
為了獲取更多的氣運,軍事擴張也不能停。於是蕭敬軒將目光投向了魏國。
如今各國之中,燕國只與趙,魏,蠻三國接壤。蠻族是遊牧民族,地廣人稀,太過於分散,短期內根本無法徹底的征服。
趙國如今所剩的州府已經不多了,可以說是在苟延殘喘,但是宇文閥畢竟有著通神老祖的存在,不能逼迫的太緊。
那麼留給燕國的選擇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魏國。
魏國不光是諸國之中人口最多,國力最強的存在,更是名義上的宗主國。
要想南征的話,燕國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想到這裡,蕭敬軒立刻傳令,升虎豹騎副將蕭遠為玄甲軍主將。
從虎豹騎中挑選部分精銳,然後從各州府挑選青壯組建五萬馬步精兵,屯兵於營州,隨時聽命。
同時下令,調兵部侍郎唐萬義任平城大營總管。
調平城總管呼延灼為天柱軍主將,從平城大營中抽調部分精銳,然後從各州府抽調青壯組建五萬馬步精兵。屯兵於平洲。隨時候命。
隨著蕭敬軒旨意的下達,可以說這回整個燕國都震動了。
燕國目前有兵大約二十五萬左右,隨著這次擴軍,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三十五萬。
依照燕國目前的國力,養這麼多的兵馬可以說是非常的吃力。
不過,蕭敬軒沒有其他的選擇,沒有充足的兵力,南征勝利的機率並不大。
隨著徵召令下達到各地,各地的青壯們也開始向著各州府聚集,然後在各州府府兵的帶領下,向著營州,平州進發。
作為虎豹騎主將的葉雄也沒有閒著,很快便接到了蕭敬軒的秘密調令,開始向著平州隱匿前進。
嘉安三十二年冬,蕭敬軒以清君側的名義正式拉響了攻魏大戰。
蕭敬軒下令,由王太子蕭宗澤為監國,首輔韋明,次輔周唯二人為輔政大臣留守營州。
蕭敬軒則御駕親征,親率虎豹騎,玄甲軍,天柱軍以及幽州大營的虎威軍共計十七萬大軍南征伐魏。
經過半個多月的急行軍,蕭敬軒率領著諸軍齊聚幽州。
作為蕭敬軒眼睛的暗衛也迅速的行動了起來,將魏國幾座邊城的訊息放在了蕭敬軒的案頭。
魏國在邊州駐軍的數量並不多。作為和幽州接壤的滄州,隸州,青州等地,駐軍多在兩到三萬之間。
其中以青州為最,駐軍三萬,其餘兩地駐軍都是兩萬人左右。
在瞭解了魏國的軍情之後,蕭敬軒便開始對著諸將下達了命令。
蕭敬軒下旨,命王宣擔任右路軍主將,攻打滄州。
命呼延灼擔任中路軍主將,攻打隸州。
至於兵力最多的青州,則是交由資歷最淺的玄甲軍主將蕭遠攻打。
蕭敬軒則是率領著虎豹騎以及親軍擔任後軍,為各軍壓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