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歸於寧靜(上)
永貞八年夏季,我從關東返回京都。第二年年chūn,經過大半年的商議和規劃,秀景和其餘大老、諸中老達成統一意見,然後以幕府將軍的名義,在江戶城釋出了分藩法和開拓令。
這兩項法令的頒發,正是為了解決各藩武士過剩、國內làng人過多的問題。
在分藩法中,幕府允許各藩將領地分給非嫡系繼承人,凡獲封一萬石以上領地的親族,將可以得到幕府頒發的朱印狀,成為低於大名、高於家老的準大名。而分封領地的方式,則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新領分知,就是撥付一部分資源和資金,讓親族召集家中無地武士和領內的làng人,在領地之外開發新田,另立一宗,成為**的準大名親藩;第二種是新田分知,將領內新開發的領地分封給親族,立為半**的新田支藩,這類新田支藩的領地只計入內高,免除一切對幕府的義務,各藩依然按照分封時的表高承擔普請勞役和戰事軍役;第三種是內分分知,屬於形式上的分封,既不從宗家**出去,也不授予具體的領地,只從宗家領取與分封石高收成相當的廩米,從而保持各藩領地的完整形態(類似於德川幕府御三卿),但和其餘兩種支藩相比,這類支藩在藩內的權利也要大得多,可以參與藩主相續、各藩聯姻和嫡子嗣立等關鍵決策,代替藩主出任相關的幕府役職,並且在藩主年幼時,理所當然的擔任後見。
另一項開拓令,是配合分藩法而立,也就是給各藩提供可以開拓和分知的新領。新領所在地,是陸奧以北的蝦夷島,為此秀景特地以幕府的名義上奏朝廷,仿照五畿七道的命名方式,將蝦夷島改名為北海道。
當然,關於這件事情,我曾經在返回京都前給過秀景一些提示,否則他和其餘重臣們都不一定能夠想到那塊地方。畢竟在這個時代,蝦夷島還屬於化外之地,只用來流放重罪犯人,任他們自生自滅,而且基本上都會很快的“滅”掉。一直要等到明治初年,在戊辰戰爭中消滅了所謂的“蝦夷共和國”後,朝廷才會把目光投向那邊,給予“北海道”的命名,並且劃分為十一國八十六郡。
之所以在北海道劃出這麼多分國,是因為這塊地方實在太大了。整個北海道,領地總面積僅次於本州島,居於日本四大島中的次席,在全國總面積中佔據了兩成還多,相當於九州島西海道的兩倍。那麼,既然西海道都能劃出九個分國,為什麼北海道不能劃出十一個?
為了統轄這片廣大的新領,秀景等人仿照當初開發和守備陸奧地區的先例,在北海道設立了鎮守府,由親藩負責整個北海道的開拓事宜。但是和陸奧鎮守府不同,他們並不準備設立鎮守府將軍,而是新設了一個鎮守使的名義,以免影響幕府在北海道的權威。
和可以世襲的將軍役職不同,檢非違使、鎮守使這類“使”號官職,按照律令制的規定是不能世襲的。
按照我原本的考慮,擔任鎮守使的最佳人選應該是義景。他的北陸道,和北海道氣候十分相近,過去後能夠很快適應下來。可是秀景卻派人送來一封親筆信,向我請求北海道鎮守使的職務。在信中他說了兩個理由,一個是義景歷練甚少,不一定能夠應付得來那些千頭萬緒的事務,也難以調解各藩開拓團之間的紛爭,而萬一他能夠做到,那麼將徹底主導北海道數十年,這於幕府的權威非常不利;第二是他自己的sī人原因,如今幕府的形勢已經穩定,諸大老和中老徹底主導了中樞,他作為親族元勳和首席大老,個人權力可以媲美當年鎌倉幕府的北條執權,可是他不願意擔負這樣的名份,也對配合我架空幕府將軍的事深感不安,因此希望能夠離開中樞,盡餘年來開發北海道,以此證明他所為完全是出於對幕府的忠誠。
除了要求這一職務,秀景還在信中回顧了三十年來一直效忠於我的情形,似乎是想為他自己這輩子作一個總結。於是我明白,他是一定要離開中樞了,很可能再也不回京都,而在有生之年,我也不一定能夠再見到他。
想到這一點,我心中忍不住湧起一陣寂寥的情緒。是啊,大家都老了,退隱的退隱,逝去的逝去,正如同秋末冬初的落葉一般漸漸凋零著。最初的三大老中,竹中重治年齡最小,卻是最早去世的一個;年齡最大的蜂須賀正勝,去年自覺時日無多,已經辭去了相判眾的名義,返回加賀領國隱居;而如今連秀景都開始考慮身後名聲的問題,他的年齡,可是比我還小一歲的啊
還有正親町天皇,他今年已經是七十二歲的高齡,卻由於“永貞”這一年號的緣故,至今還勉力支援著沒有退位隱居。上次誠仁親王邀請我前往桂離宮赴宴,就隱晦的向我提到了這個問題。
我知道,這並不是因為他急著繼位,而是考慮到正親町天皇的身體狀況。按照歷史,那位天皇在三年前就該退位了,而他自己甚至在那之前就該因病逝世的。可是永貞這個年號是我親撰,於我有特別的意義,除非我親自發話,不然皇室就不好貿然代始和改元。
或許,是該結束我個人的時代了吧
我決定再次去一趟關東,一來是再和秀景見見面,看能否改變他的決定;二來正式確立景次郎的名份,並且對信景的諸子作好安排。
信景目前有三子兩nv,嫡長子景次郎於永貞三年在京都出生,由我親自賜予幼通名;次子是永貞五年甲斐姬所生的景三郎,我去年曾經見過,一個很活潑很受寵的孩子;同年出生的還有長nv若姬,母親是máo利家的天滿姬,只可惜天滿姬年齡太小,身體也不如甲斐姬健壯,因此這個孩子先天不足,出生幾個月後不幸夭折;次nv是冬姬所生的嫡nv,出生於永貞七年,名字叫做景姬;最後就是年初出生的第三子景五郎了,母親是島津家的嫡nvyù姬,我去年前往關東時,她正懷著身孕。
目前的三個孩子中,景次郎自然是繼承將軍之位,這一點毫無疑問;景三郎母家出自成田氏,家主成田氏長無子,我決定讓景三郎繼承他的家名,由氏長的弟弟成天長忠擔任後見(歷史上以氏長養嗣子的身份繼任家主),同時將成田家立為連枝家,領地擴充套件到武藏國二十萬石;至於景五郎,如今已經送往薩摩國,作為島津義久的養子撫養,日後繼承薩摩島津家的家名和家業,這一點已經得到薩摩島津、備中島津和上野島津三藩的一致保證,義久也已經為他選定了rǔ母,是島津歲久的養nv湯之尾姬。
湯之尾姬的丈夫是薩州島津家的次子、島津歲久的養嗣子島津忠鄰,忠鄰的母親則是島津義久的長nv御平姬,景五郎透過這位rǔ母,不僅強化了和養父島津義久之間的因緣,而且還能拉攏薩州島津家和島津歲久的日置島津家,可見島津義久為此頗費了一番心思,也的確是認可了景五郎這位繼承人。
至於景姬,我準備讓她嫁入最上家,以此拉攏最上義光。那樣的話,最上義光和佐竹宣秀兩人中,就可以安排一個人進入中樞,協助幕府加強對陸奧地方的控制,同時為開發北海道的大政提供方便。
最上家的嫡長子義康,是一位非常傑出少年武士,而且生xìng純孝,景姬嫁給他不算委屈。歷史上秀次被誅時,最上義光受到牽連(nv兒是秀次的側室),義康主動前往菩提寺,為父親的安危日夜祈禱,連義光都為之感動,親自向兒子致謝;後來的出羽合戰中,最上義光被上杉家圍困,也是依賴於他的支援才轉危為安……雖然如今義康已經正式元服,比景姬要大上十二歲,可是這並不影響兩人結緣。現任幕府次席大老井伊宣直,比正室和津也年長得多,如今還不是和和美美,並且在前兩年生下了嫡子虎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