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進軍山陽(下)
事態的發展,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得到宇喜多直家去世的訊息利家很快就召集了四萬軍勢,向備前國發動了進攻。
當初宇喜多家背離,對利家的打擊極大,幾乎是扭轉了織田利兩家在山陽道的攻守態勢。從那時起到現在這兩年利家被宇喜多家擋住,就再也無力東進,反而丟掉了山yīn山名家的但馬、因幡兩國。對於他們而言,宇喜多家是名副其實的眼中釘,而如今直家撒手人世,織田家中樞可以說是解決宇喜多家的最好時機。
至於我,他們或許認為,我剛剛平定筑前和豐前兩國,大概是沒辦法直接出兵的;而且前的龍造寺雖然被打殘了,卻還沒有平定下來,即使我想要出兵,也會是進攻龍造寺家吧
這樣想不是沒有道理,我在豐前和筑前兩國確實沒辦法ōu出太多兵力。不過,我還有島津家的人可以動用,之前解散軍勢時,我就曾經向島津歲久許諾,可以在山陽給他們一國半國,有島津家久的例子在前,他們肯定會願意為我奮戰的;另外,我還可以出動兩支常備,豐前的宇都宮家等已經給予安堵文書的豪族,也還可以提供四五千人,這樣一算,差不多也有兩萬以上的兵力,而且戰力非常突出,絕對要比利家的那四萬豪族聯軍更加強大。
經過一番考慮,我將蜂須賀景勝、坪內利定的蟹江備,以及宮田光次、城戶一輝的三重備派往前國,替換下監視龍造寺家的島津家久和津島、蓮池兩備,同時將命令薩摩國出陣的文書jiā給二見光成,令他率安瀾分艦隊和運輸船隊前往鹿兒島,準備運送薩摩島津家的援軍。
薩摩島津家家中武士極多,從南九州三國減封到一國後,不少人都縮減了知行,日子過得非常緊湊。在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因素;而在那些人的立場,則是迫切的需要獲得新的領地。特別是島津義弘,他原本統轄大隅國,負責後國方向的攻略,如今不僅分國沒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沒了,除了心懷憤恨外,也未嘗不會羨慕統領北後、擊破龍造寺家的島津家久吧所以,接到我的文書,島津家立刻展開行動,很快就召集了整整一萬五千軍勢,由島津義弘率領著前來筑後國。
在這個時候,我正在修建天神山城。這座城以原本的立uā山城為基礎,分別在以松尾嶽為中心的七座山峰上進行擴建,構成一座雄踞博多港東邊、整體防衛極強的巨城。而由於立uā山又名二神山,是日本神話中創造天地的神祇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所居之處,所以我將新城改為現在這個名字,作為吉良家在九州的統治中心。
等到船隊到達博多港,我將島津家久叫到已經粗具規模的松尾嶽本丸,令他率津島備前往迎接。這支備隊中的騎兵番,全是由島津家久麾下的武士組成,在沖田畷之戰中立下過敵入伏的大功,讓他們隨家久迎接島津家軍勢,島津義弘大概會很欣慰。
島津家久也能明白這一點,他很樂意的領受了這項任務。
但是在他臨走前,我忽然提醒他道:“家久,請注意你現在的立場啊”
“我的立場?”島津家久笑了,“臣下明白。臣下現在是吉良家的北後守護。”
經過沖田畷之戰和秋月討伐戰,我吉良家在九州的統治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島津家久也正式向家督信景獻上了作為家臣的效忠誓書。
“不僅僅是這樣,”我搖了搖頭,“這次出征長國,我準備以你作為主將,以義弘殿下作為副將,然後由佐竹宣秀擔任軍奉行,率蓮池備和豐後豪族鎮守後路,負責後勤補給……所以,你要以身為主將的立場來對待薩摩的援軍。”
“由臣下擔任主將嗎?”島津家久有些吃驚。之前在島津家時,作為庶出的弟弟,他的地位雖然僅次於家主義久和島津義弘,其中的差距卻是不可逾越的。他肯定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反過來壓島津義弘一頭。
“這樣好嗎?”他抬起頭,目光炯炯的望著我,“薩摩有一萬五千軍勢,但臣下只有津島備和北後的五千人……”
“這次出陣,你是我的代官,自然是擔任主將之職,”我也向他望了過去,用開玩笑的口氣說,“至於兵力的問題……先不說宣秀的蓮池備和豐後國眾,也在你的配下;就算不是,難道主將之位,就是看誰所部更強大不成?那樣的話,要不就讓咱們和薩摩國賢打上一場再說?”
“大殿說笑了。”島津家久也跟著笑道。
“所以,你要拿出當仁不讓的氣概,”我進一步jī將道,“能夠擊敗‘五州太守’龍造寺隆信的人,總不會連統轄薩摩國眾的擔當都沒有吧?”
“那麼臣下就領命了,”島津家久自然不願被人看輕,“必不會讓大殿和家主失望”
“唔,”我點了點頭,“作戰的時候,不妨讓薩摩眾作為主力,義弘殿下還要掙取功勞換領地呢。至於你的那一份,作為主將肯定是少不了的,我也會給予相當的獎賞。”
在推舉吉法師娃娃擔任家督時,織田家的諸位重臣曾經立下協議,其中最重要的條款,是規定眾人一致對外,不允許在家中開啟戰端。為此,羽良秀吉、信景、柴田勝家、織田信孝、織田信雄、丹羽長秀、德川家康七人還特地互相jiā換了誓書,對各自的職責作出了承諾。七人之中,吉良、羽良、柴田、德川四家依舊負責信長定下的攻略,分別平定西海道(九州)、山陽道、北陸道、東海道四地,而織田信孝、織田信雄和丹羽長秀三人,則必須適時提供支援,並且參與新領的分割。
這份協議,在前幾個月大致得到了遵從,儘管秀吉和柴田向來不睦,信雄也對信孝擔任後見極為不服,但是他們之間的主導之爭、領地之爭都在協議的框架內初步解決,沒有訴諸武力。而秀吉得到利家意圖侵入備前的情報,也立刻起兵前往支援,並且根據協議,向信孝等三人提出助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