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海上風雲(上)
山yīn、山陽地方多山,土地大多十分貧瘠,兩道十六國中,只有播磨、備前兩國稍稍豐饒點,慶長檢地時的石高過了三十萬,而毛利家目前所控制的十一國,沒有哪一國的石高能過二十萬石的。由此可見,毛利家召集的近十萬豪族軍勢,人員質量和戰鬥力到底是處於什麼水平了。
這次和毛利輝元的四萬七千人對陣,我也實地見識了這些豪族的戰力,不客氣的說,如果我願意承受一定的傷亡,有相當大的把握能夠擊敗他。只不過,本來就是一場錯誤的戰事,堅持下去不僅毫無必要,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努力擊敗了毛利輝元,除了付出相當的傷亡外,我無法佔領任何領地,也不能獲得額外的獎賞,反而有可能受命繼續攻略上月城,甚至引來信長的戒心和同僚的嫉妒。
目前的毛利家,是日本僅次於信長的霸主級大名,擊敗毛利家督主力軍勢的榮譽,實在是太大了,在織田家中,只有信長和作為家督的信忠能夠承受得來。
然而,對手是宇喜多家的話,只取兒島郡,還是可以放心施為的。雖然山陽道的總大將是秀吉,宇喜多家的備前國照理應該由他負責,但以我和他之間的情分,這樣稍稍撈過界一點,他還不會怎麼介意。而且他目前正忙著穩定播磨國,著手討伐別所長治,我在兒島這邊牽制宇喜多直家,也算是減輕了他西面的威脅。
和四國國人眾軍勢分開不久,我們再次踏上了備前國的土地。考慮到兵貴神,我讓井伊宣直的井伊備和宮田、城戶的三重備稍事休整片刻,就立刻向常山城進。其餘的津島、蟹江、淡路三備,不多時也在我的帶領下離開了下津井湊。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實在是太明智了。井伊宣直的井伊備到達常山城時,常山城主戶川通安也正要進入城池。他在不久之前,向回到岡山城的宇喜多直家交卸了岡山城代的職務,率本部的一千軍勢護送著家眷回駐本城,沒想到就碰見了井伊宣直的五百騎兵。井伊宣直當機立斷,率部對戶川家軍勢起了衝擊,成功的驅散了這毫無防備的一千足輕,俘虜了戶川通安的正室鷹取夫人、側室石川夫人和九歲的獨戶川平助,並且將牢牢的控制住了城門附近。戶川通安原本還不肯放棄,想和井伊宣直周旋一番,可是看到宮田光次、城戶一輝兩人的三重備也趕了上來,他無奈的放棄了救援,率聚攏起來的八百餘人轉往岡山城求助。
等到我的本部軍勢到達,城戶一輝已經完全佔據了城池,井伊宣直也向北派出了幾支哨探,嚴密監視著岡山城方面的動靜。這番周到的處置,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他們這批年輕人,算是初步成長起來了,而本家的興旺,也因此有了極大的保證。
“你們做得不錯……稍後的軍議,你們三人也和景勝一起參加吧”我吩咐道。
人紛紛領命,臉上現出一些喜悅和jī動的神sè。能夠參加軍議,這是極大的榮譽,也標誌著他們成為了吉良家的重要將領。
正在這時,井伊宣直派出去的一支哨探回來了。他們帶來了兩個人,一個是先前敗退的戶川通安,另一個是和戶川通安年齡相仿的中年人,看其神態舉止,地位應該和戶川通安差不多。
或許是因為吃了我方的敗戰,而且丟掉了居城和妻小,戶川通安面沉似水,進入大廳之後,稍稍施了一禮,然後就一言不的端坐著。很顯然,這次來見我,如果說有什麼使命的話,話事人也不會是他,而是另外一個。
那麼,能夠越過他擔任話事人的,就只有同為宇喜多三老的長船貞親、岡家利,或者就是宇喜多直家的弟弟宇喜多忠家了……
然後另外一人朗聲報上了姓名,證實了我的猜測:“外臣宇喜多家家老長船貞親,拜見吉良金吾殿下”
“長船殿下嗎?倒是聞名久矣,”我點了點頭,“聽說長船殿下乃是宇喜多家數一數二的重臣,尤其擅長辭令,上次請來毛利家援軍,即是長船殿下之功……是不是這樣呢?”
“實在不敢當吉良金吾謬讚,”長船貞親顯得非常的謙虛,“毛利家願意施以援手,乃是典廄公的好意,同時也有賴於家主的名望,外臣何敢居功?”
“是這樣啊,”聽了他這番軟中有硬的回答,我心中明白,宇喜多直家似乎是頗有底氣,也就停止了試探舉動,“那麼,長船殿下此來,是為了什麼事情?”
“外臣奉家主之命,特來贖回被金吾殿下家臣擄去的戶川家家眷,順便和金吾殿下達成合約。”長船貞親躬身道。
“順便和我達成合約?順便?”我忍不住笑了。
不僅是我,連陪同接見的秀景也笑了起來:“難道長船殿下覺得,這件事就那麼無足輕重嗎?”
“外臣並沒有這樣認為,”長船貞親欠了欠身,“外臣是覺得,這件事情雖然重要,卻是非常容易辦到的。以吉良金吾殿下的明智,應該明白並不適合跨海和本家糾纏。”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饒有興致的問道。
“外臣來時,家主是這樣交待的……家主說,從和毛利家對峙的過程、以及事後放棄所佔領地的舉動來看,吉良金吾殿下是知道進退的人,不願意虛耗軍力,並且對形勢有非常清晰的判斷。所以,這次金吾殿下去而復返,目的並不是和本家爭鬥,只不過是想找回出陣的損失、同時也找回一些尊嚴罷了。”長船貞親轉述宇喜多直家的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