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天正通寶(中)
“可以說說嗎?”畠山義周坐正身,態度鄭重的問道。然而,隨即他又連忙向我表示了歉意:“這樣動問,或許有些冒昧,畢竟我只是暫時代替丹羽殿下而已……不過,我確實希望能夠儘量為義兄大人效勞。這份心情,宣景殿下想必能理解吧”
這似乎是畠山義周的試探,試探我本人對他的信任程度,也透過我試探信長的態度,看他自己是否能夠進入了織田家的內政核心。
在一般的情況下,我肯定不會貿然透露,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畢竟他只是暫時代替丹羽長秀而已。可是,我已經聽到了訊息,信長準備在平定越前之後,將柴田勝家、瀧川一益轉封過去,擋住加賀國的一向宗;然後,信長將會在成為直領的南近江修築的居城,而築城的普請總奉行,已經預定了丹羽長秀。換而言之,畠山義周的這個臨時任命,極有可能馬上轉正,所以預先告訴他應該無妨,既可以進一步拉攏和他的關係,也可以方便的取得他的配合。
“義周殿下面前,自當言無不盡”我露出了極為誠摯的笑容,“是這樣的,赴明之前,主公交給了我一項秘密使命,要求我獲得大明的鑄錢技術……如今這項使命已經完成,所以沒有永樂錢回賜也無妨了,我們儘可以自己鑄造高品位的銅錢。”
“是嗎?那真是可喜可賀”畠山義周忍不住露出了驚容,“義兄大人和宣景殿下,果然都是具有非凡魄力之人啊”
他這麼驚訝,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日本第一次鑄造銅錢,是在八世紀初,仿唐制開鑄和同開珎之時,主要目的是為了籌措遷都經費,之後在兩百多年間,又66續續的鑄造了其餘十一種錢,合稱“皇朝十二錢”,可是由於鑄錢技術低下,這些錢品位極低,再加上錢法苛刻,到十世紀末就退出了流通,改以米和布作為貨幣。直到平清盛開福原港,和宋朝展開貿易,進口大量渡來錢,銅錢重成為日本的流通貨幣,並且在幾十年後,由鎌倉幕府出臺正式法令予以規範。
但是,從皇朝十二錢停鑄以來,六百餘年的時間裡,除了各地私鑄的鐚錢外,無論是朝廷,還是兩代幕府,都沒有任何一箇中央政權重開鑄官錢。這自然是多方考慮、權衡自身能力後的結果。因為官錢和私鑄錢不同,從鑄造、推廣使用到維持錢幣信譽,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而官錢的流通情況,就直接關係到國內的經濟和民生,關係到當政政權的權威和名譽。一般的人,還真沒有這麼大的魄力。
信長和我之所以敢這麼幹,主要是因為有撰錢屋撐腰。經過十餘年的運作,到現在為止,由信長制訂、靠撰錢屋排程的“稅賦惟永樂錢是用”令,已經在領內完全推行,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是交納稅賦,即使是在一般的交易中,永樂錢也差不多成為了唯一使用的銅錢。可以說,永樂錢實際上已經成為織田領內的官錢,並且輻射到了周邊的區域,外地來的人,進入織田領後,都會入鄉隨俗,將鐚錢兌換成永樂錢再使用。這一點,從撰錢屋中越積越多、幾乎難以兌出的鐚錢就能看出來了。
僅僅鑑於這個事實,我們也必須重鑄造官錢,否則的話,領內的官錢面臨短缺不說,也浪費了那些由大量鐚錢融成的銅錠……
撰錢屋的情況,畠山義周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除了對信長和我的決定感到吃驚以外,也很有些擔心的意思。
“只是,這樣重大的事情,有足夠的把握嗎?”他問我道。
“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我很有把握的向他解釋,“實際上,永樂錢的使用已經深入人心,撰錢屋的調控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驗證。只要我們能夠鑄造出和永樂錢相當品位的銅錢,然後像以前推廣永樂錢那樣在領內行,肯定能夠被領民接受的……或者,我們乾脆就鑄造永樂錢,只當是從明國運來的就是了”
“……我明白了,”畠山義周欠了欠身,“宣景殿下如此坦誠相待,實在是非常感謝”
“義周殿下客氣,”我還了一禮,“既然義周殿下受命和我一起負責勘和貿易,這些內幕自然不用隱瞞。稍後的事情,還要麻煩義周殿下幫忙呢。”
“那麼,請宣景殿下儘管吩咐,我義週一定盡力。”他認真的承諾道。
“就是關於明廷要求貢銅的事,”我揚了揚他剛看過的那張公文,“明廷的要求,我們不能置之不理,而鑄造銅錢,也需要大量的銅。如今撰錢屋雖然儲存了不少銅錠,但是恐怕無法應付這兩方面的需求,所以主公肯定會下令籌措銅料……這項任務,撰錢屋不方便參與,我覺得,應該會和勘定貿易的貨物徵集一起進行。”
“唔,”畠山義周沉吟了一會,點頭表示同意,“宣景殿下的考慮,的確很有可能……那麼,之前所說的幫忙,是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想做一筆生意,”我笑了笑,“因為這件事正由義周殿下主持嘛所以,我希望能由津屋負責具體籌措的工作。”
“這個沒問題津屋願意負責,我自然非常放心,”畠山義周爽的同意了,“如此一來,我身上的擔也減輕了些……這是宣景殿下的好意啊”
……,……
不久,在津屋之下,除了鹽屋、藍屋以外,又設立了一間銅屋,負責採購銅料的事。
這間的分屋,目前是毫不起眼。可是,我清楚的知道,隨著官錢的開鑄,它將會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日本有三大銅山,分別是別銅山、赤沢銅山和尾去澤銅山。別銅山於169年被現,由住友家從德川幕府取得“永代請負”的世襲開採資格,然後一直開採到昭和年間,托起了一個龐大的住友財閥;赤沢銅山被久原房之助(田中內通訊大臣)於明治年間買下,改名為日立銅山,創立久原財閥(日立製作所的基盤),之後由久原的妻兄、明治元老井上馨的侄外孫鯰川義助(近衛內外務大臣)接手,改名為日本產業,簡稱日產,由此奠定了日立、日產兩大企業的基礎;尾去澤銅山雖然排名第三,卻是早開採的,“和同開珎”這一名稱中的“和銅”,指的就是尾去澤銅山,斷斷續續的開採到明治年間,這座銅山由土佐的巖崎彌太郎接手經營,而巖崎的企業,名叫三菱商社,前身是土佐坂本龍馬的海援隊。
由此可以看出,銅山所蘊集的財富,實在是驚人之極。
在三大銅山中,別銅山是大的一座,閉礦之後,成為日本國內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這座銅山,就位於我正在擴建的川之江城南面,然後一直延伸到相鄰的居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