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陵!金陵!》立項之後,關於專案的很多內情也漸漸被張牧得知。
比如說盧川早就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拍攝這個題材的想法。
只是當初的他既拉不到那麼多投資,也沒有那麼大膽子,於是思量一番之後盧川沒敢動手,而是選擇了拍攝可可西里。
而《可可西里》上映之後,雖然沒有多說票房,但是在獎項上面卻著實讓盧川春風得意了一陣。
可以說在張牧沒有拍攝《搜尋》之前,盧川一直自詡為新一代青年導演的領軍人物。
至於就知道拍商業片的張牧,他壓根就瞧不上。
當然他這個想法,也是國內的那批評委給慣的。
只是當《搜尋》在柏林拿獎之後,評委們的戲演不下去了,盧川這才沒臉到處說什麼領軍人物了。
不過這也是導致盧川提前拍攝《金陵!金陵!》最主要的原因。
……
在助理彙報了盧川的情況之後。
當天下午,張牧便找人拿到了盧川在廣電的備案記錄。
雖然只是一份劇本梗概,並沒有什麼詳細的內容,但是當看完之後張牧還是忍不住臉色一黑。
果不其然,這傢伙還是在搞他那“人性”的一套。
簡單來說,就是盧川認為金陵大屠殺的那些小日·本子,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並不是什麼青面獠牙野獸。
只是可惜他翻遍了各路文獻資料,都沒有找到佐證。
於是盧川導演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便構思出了這麼一段他認為“極有可能”發生的故事。
話說後世盧川拍攝的這部《金陵!金陵!》上映時,張牧當時並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內容。
但是出於對那段歷史尊重,他還是走進了電影院。
只是他進去之前有多麼期待,出來的時候就有多麼噁心。
甚至當初張牧氣得都懶得罵盧川了,而是直接在網上發帖質問廣·電:他們的稽核標準到底什麼?
為什麼江文的《鬼子來了》被禁,而像《金陵!金陵!》這種噁心人的玩意兒,卻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全國各大影院?
張牧記得,那是他工作之後唯一失態的一次!
從那之後,他就不再相信******!
……
其實張牧並不是反對盧川在電影中討論什麼人性與獸性的問題。
《金陵!金陵!》最大的問題在於,盧川的出發點就歪了。
張牧甚至記得他後來在路演的時候,毫不遮掩的表示,他就是想要用電影告訴觀眾小鬼子軍人的真實狀態——他們是人,不是野獸!
當看得這一幕採訪時,張牧簡直是無法理解。
一個華夏導演,在拍攝本民族的戰爭災難事件時,不將重點放在受害者身上,反而試圖去展現他想象中的兇手的“真實風采”,這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幹出來的事兒?
玩藝術?
盧川能有斯皮爾伯格導演水平高麼?
可是他看看《辛德勒的名單》裡面,斯皮爾伯格可曾去討論過什麼納萃的人性?
如此導演,何其可笑!
……
在看完了所有的報告之後,張牧此刻的心正如當初李成儒大爺一般:
如芒在背!
如鯁在喉!
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