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張牧一直和中影的關係不錯,但是這也不代表就要和上影絕交不是!
至於最後的華文影視,自然是煤老闆們弄出來的殼子了。
並且因為江平一開口就是16億估值,所以導致最後在這次融資中,反而是華文影視佔了大頭。
所以說直白點,就是他們給得太多了,張牧實在沒有抗住。
因為眼下他最缺的就是錢。
創業初期的一百萬和五年後的一百萬,完全是兩個概念。
張牧不想花那麼多時間慢慢發展,所以只能用金錢換時間。
……
2007年,1月1日。
經過數個星期的談判磋商之後,張牧終於和中影等五家達成了共識。
董事長辦公室內,看著剛簽好的融資合同,楊光又是搖頭又是點頭,簡直就像個神經病。
不過張牧卻沒有絲毫笑話的意思,畢竟公司能走到這一步,楊光確實功不可沒。
片刻之後,待激動之情稍緩後,只見楊光一臉遺憾道:
“唉!太可惜了,老闆!”
“如果公開舉行這個簽約儀式,咱們公司勢頭,絕對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聞聽此言,張牧倒是沒有可惜,而是笑著勸道:
“行了,差不多得了。趕緊把通告發出去吧!”
“有這個估值在,公不公開都一樣!”
見張牧這麼說,楊光只能一臉遺憾的離開了。
不過事實也正如張牧所說的那樣,當牧野傳媒以16億的估值,出讓20%的股份,總計融資3.2億元人民幣的訊息傳出之後,整個娛樂圈幾乎爆了。
而這個訊息不僅在娛樂板塊上屠板,更是直接殺進了社會新聞板塊。
畢竟在國內的民營影視行業中,還是頭一次有這種規模的融資。
而就在六個月前,也就是2006年6月的時候,馬芸只花53.5萬元的代價,就拿下了華藝10.7%的股權。
與之相比,牧野傳媒的這項融資自然堪稱天價。
一時間不知道有多少媒體在跟紅頂白的嘲笑華藝。
不過張牧心中清楚,華藝的這項交易之中,必然還包含著相應的私下交易。
就像張牧和華文影視代表的煤老闆們,私下裡也簽了一份一致行動人協議一般。
很多東西,確實不能擺在檯面上來說的。
能被大眾看見的,都只是資本願意露出來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