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牧的反問,江平沒有太過意外。
畢竟在不少人看來,煤老闆進入影視行業好像就是為了泡女明星,捧小蜜的。
說實話,之前江平也是這個看法。
但是在陳總手下工作了這麼久,江平也多多少少看清了一些事情。
故此只見他臉色複雜的嘆了口氣道:
“牧子,咱倆也是老相識了,有些事我就和你說實話吧!”
……
話說煤老闆這個群體的出現,其實源於兩個因素。
其一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家推出了新政策,允許個人承包煤炭企業。
其二則是因為在2002年的時候,國家放開電煤指導價。
正是因為有著兩個客觀條件存在,當國內經濟騰飛,能源需求開始猛增之時,煤老闆們才能站在風口上扶搖而起。
本來一噸煤只能賺幾塊錢,一萬噸煤一年他們也就能賺個四五萬。
但是在2002年春節剛過後,煤炭的價格直接上漲到1600元左右。
曾經的煤老闆們,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賺得就比之前大半輩子的積蓄還多。
用一夜暴富,都不足以形容他們的瘋狂。
因為他們是夜夜暴富。
並且這樣的情況,從2002年開始便一直持續至今。
而這些情況,絕大部分都發生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
只是有得便有失。
因為某些特殊國情,使得煤礦行業競爭畢竟殘酷、血腥,加上礦難的頻頻發生,這才使得不少人一提起煤老闆,就會先入為主的有一個槽糕的印象。
這也正是陳總他們的苦惱之處。
因為他們是被時代的浪潮給推上了風口浪尖,所以即便發財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能發財。
往日在煤礦行業總結的一套經驗,換到其他行業就不靈了。
故此他們手裡有錢是不假,可不知道該怎麼花。
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會有不少煤老闆頻頻投資影視專案。
只是奈何國內影視圈好的專案本來就少,所以能找上煤老闆的不是爛片就是圈錢局。
像張牧當初的那部《筆仙》,其實就是屬於後者。
“陳總他們不怕虧錢,就怕被人當做冤大頭。”
說到這裡,只見江平臉色複雜看著張牧道:
“要是他們能拍出《活著》那樣的經典,就算是虧錢陳總也是求之不得。
可是你也知道,要是真有這種專案,那也不是我能接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