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牧得知這個情況之後也感到十分詫異,可是在細細瞭解其中緣由之後,才知道還是窮鬧得。
因為經濟落後,所以泰國的電影院的覆蓋率遠遠小於華夏。在泰國一些偏遠地區,人們甚至見不到電影院。
他們也沒有像華夏一樣,有類似的“電影下鄉”活動,因此大多數泰國人民,便只能透過電視看到這些藝人。
並且在泰國只有兩家主流的電視臺,電視劇演員也是和電視臺連在一起,有點像當初香江的TVB和亞視。
所以便導致大部分的泰劇都有固定的演員陣容,演來演去就是那幾個人。
當然,吐槽歸吐槽,在安頓下來之後,張牧便開始忙著劇組的拍攝工作了。
和其他來泰國拍攝外景的華夏劇組不同,張牧主要的選景並不侷限在曼谷唐人街之中。
甚至可以說他大部分的外景拍攝,都需要在唐人街之外進行。
再加上泰國實行的是永久產權,土地政策方面也延習的是英美《不退讓法》和《城堡法》,也就是土地產權神聖不可侵犯。
所以這就導致了協拍公司需要在拍攝之前,做大量的溝通工作。
而經此一遭,張牧算是徹底領略了曼谷城市規劃的混亂程度了。
即便你在繁華的商業街區中,也常常走著走著就遇到一些莫名其妙地用鐵絲網隔出塊荒地。
又或者前一秒你還行走在高樓大廈之間,可是下一秒便會出現在一堆木屋鐵皮房之間。
無論是建築的樣式,還是建造的時間,其跨度之大都會遠超你的想象。
整個曼谷真正的中心,其實是以大皇宮為圓點向外擴散。第一圈是寺廟和官方建築,第二圈是商業圈,第三圈是才是住宅區,至於貧民則只能住在最外圍。
幸好張牧找的協拍公司給力,所以幾天協調下來,終究還是把所有地方的拍攝許可都拿下了。
於是《調音師》劇組,這才得以順利開機。
……
曼谷唐人街
11月15日,上午9點。
在掀開蓋在攝像機上方的紅布之後,張牧當即便拿著擴音器大吼道:
“我宣佈——《調音師》正式開機!”
隨著他的話音一落,劇組上下頓時掌聲一片,畢竟沒誰敢不給導演面子。
半個小時之後,梧桐公寓外。
“第一場,一鏡,一次”
“action!”
當場記的話音一落,老舊雜亂的公寓之中。
早已化妝完畢的張牧當即坐在一架破舊的鋼琴前,熟稔的彈奏起舒曼的《詩人之戀》。
頓時,那悅耳的音樂頓時好似萊茵河般緩緩的流淌起來。
只見隨著張牧那修長白皙的手指在琴鍵上不斷跳躍著,音樂也好似精靈一般在房間中輕快的飛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