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乘龍佳婿> 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驚 (1 / 2)

“衣食住行,天下百姓誰都離不開的四件大事,只有解決了這四件事,天下才算是真正的富足。”

“而這樣的富足,離不開能選出優良種子進行推廣的能吏,離不開能改造農具,使之更具效率的匠人,離不開能傳播先進紡織技術的巧婦,離不開能建造華屋美廈,舟船大車的巧匠。若非如此,太祖皇帝即位之初,又怎會把衣食住行四個字懸掛在奉天殿屏風上?”

“說回到行,秦時的軌道,曾經讓秦朝能夠用最快的速度將兵力以及物資部署到天下各處,而秦直道直到現在還是陝西一條有名的路。而那時候天下之所以能立郡縣,而不是分封諸侯,何嘗不是因為這便利的交通,把天下漸漸合為一體,政令上通下達更加順暢?”

“眼下這小船,看來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小玩器,但就如同任何外敵入侵,首先都要確保路途一樣,又怎能武斷地覺得,那些海外異邦小國,不會像這條船一樣,給自己的船插上翅膀,飛過那看似天塹的茫茫大海?現在不能,不代表今後也不能!”

“一夫當關的雄關,並不能完全阻隔外敵,歷史上已經有了太多太多雄關被攻破的例子。大河也不能完全攔阻北寇的鐵蹄,因為大河也會有封凍的一天,成千上萬的鐵蹄踏破冰面,那種情景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

“也許有一天,鋼鐵鉅艦能夠航行在茫茫大海,鋼鐵所制的載人鳥兒能夠航行於天際。從前要走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路途,屆時只需要一兩個時辰。如若此等技術掌握在我朝之手,那自然是立於不敗之地,但若是被別人掌握在手,安知不會是巨大的威脅?”

“小國寡民,乍一看固然不足為道,但看看剛剛的球儀和地圖,這天下尚有廣袤的土地,如若異邦之王有開疆拓土的雄心,不侷限於在陸上開疆拓土,而是把目光投注在海外。”

“然後用高額的懸賞,激勵那些在本國找不到生計的浮民,又或者不能出頭的毛頭小子,那麼會不會有人為了牟利鋌而走險,出海探險,尋找新的大陸?而一旦發現了肥沃的土地,後續而來的就是堅船利炮武裝到極致的一窩馬蜂,那麼,十年二十年,百八十年呢?”

“想當初箕子身為殷商後裔,都尚且能夠在朝鮮立國,儼然一國之主,此後國祚雖為人竊取,但高句麗也曾經是隋唐的邊疆大患。那些西方的異邦人雖窮困,可一旦貪婪的他們放眼宇內,蠶食那些無人的國土,拼命繁殖人口,那麼又是個什麼結果?”

“漢和匈奴必有一戰,唐和突厥必有一戰,只因寰宇之內,容不下兩個大國!而宋和契丹相安無事多年,卻不是一個特例,因為兩國都絕了進取之心,於是最終相繼滅國,社稷不存!國之興衰,就猶如逆水行舟,如無動力,不進則退!”

當張壽說到最後四個字時,一直都在竭力讓自己顯得平靜無波的三皇子,面上終於露出了激動的潮紅。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忍住了開口稱讚附和的衝動,目光卻看向了一旁的父皇。

就只見父皇看似若無其事的安坐於寶座上,但雙手手指卻在無意識地輕輕搓動,分明是不但聽進去了,而且還在沉吟考慮。至於是不是激賞,三皇子看不出來,可他卻覺得,自己之所以喜歡張壽這個老師,就是因為人能夠看得很遠。

經史典籍中的聖人之言固然值得學習,但人不能老是在看過去,更需要放眼看未來。

世界這麼大,興衰存亡之談,為什麼總是放在那些過往的小國身上,不能遍及宇內?

天朝即便是處天下之中,年年萬邦來朝,可那所謂的萬邦,很多都只不過是據有一個小島的蠻荒小國,遠來一趟不過是為了討些賞賜,太祖皇帝的時候就對此嗤之以鼻。

張壽剛剛講述的,是在地圖上同樣看似小國的一些西方國家,可聽孔大學士的口氣,分明是把這些國家和那些南方茫茫大海上的島國混為一談,而張壽對此卻不以為然。

同樣是小國,為什麼那些西方的國家,和南洋那些小國似乎就截然不同?是更具野心嗎?

三皇子的心裡轉過了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念頭,但很快就被驚醒了過來。因為在大殿中這片刻的沉寂過後,突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最初顯得很突兀,可隨著有人加入,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十數人,漸漸就匯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洪流。

他循聲望去,看到的是老懷大慰的葛雍以及齊景山褚瑛,看到的是陸三郎和張琛等人,看到的是微微頷首的朱涇和朱廷芳以及朱二父子,看到的是神采飛揚的朱瑩和一群姑娘們,看到的是正激動不已的四皇子,以及輕輕撫掌,彷彿只是象徵性表示讚賞的太后、

雖然這些人在大殿中佔據不了絕對多數,遠不如那一次張壽在國子監講學時的反應,但三皇子還是一下子高興了起來。

老師在這個世上並不是一個人踉蹌獨行,有很多人支援他的!當然,這也包括……

三皇子眉飛色舞,隨即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撫掌的行列。而看到他的加入,孔大學士原本就陰沉的臉色頓時變得更加嚴霜密佈。可他更加驚怒的是,吳閣老竟然也在那笑眯眯地拍著巴掌,在一群高官當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可他剛剛在肚子裡罵了一聲馬屁精應聲蟲,卻聽到身邊又傳來了掌聲,再一看,那赫然是陸綰,是工部劉侍郎,是今日天子特召的前兵部侍郎劉志沅,

而除卻他們之外,竟然還有戶部陳尚書——張壽的某位同門師兄,刑部某位侍郎——齊景山的學生,就連一貫反對張壽最為激烈的都察院中,竟然也出現了幾個“反賊”!

那一刻,孔大學士想到的自然不會是大勢已去,而是張壽巧舌如簧,唬人無數,如今竟赫然大勢已成!果然,緊跟著他就只見皇帝竟然也舉起了手。

就在他以為皇帝也要撫掌讚賞的時候,陡然就聽到了一聲大喝:“張壽,就算你舌燦蓮花,卻也蓋不住你的身世不明,師承可疑!”

儘管曾經指望大皇子替自己分擔壓力,指望孔大學士這樣對張壽素來抱持警惕之心的高官大佬和人硬頂,但剛剛大皇子和孔大學士竟然被張壽凌厲反擊了回來,而張壽那一通話竟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二皇子終於不得不破釜沉舟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