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楚芊音的興奮,隔壁的電視房是已經徹底爆炸。
在蘇白的倡議之下,專家團裡的那些香江濠江的戲曲名家達成一致,在活動中心成立了一個粵劇戲曲藝術社,名為“南國紅豆”。
當然了,按照楚芊音的理解,蘇白倡議個鬼的倡議,如果講人話,他那分明就是忽悠。
“哎哥哥,曲藝社為什麼要叫南國紅豆啊?”
聽著隔壁傳來的爽朗笑聲,楚芊音實在是專心不起來,偏過頭來撲閃著大眼睛好奇地問道。
起什麼名字其實都不奇怪,而且這個名字比“春田花花”正經多了,但參考“春田花花”的名字由來的話,蘇白起名一定是有說法的,這讓她心裡格外的好奇。
“......這需要問麼,因為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呀。”
“沒聽說過耶,誰說的,不會又是那個瘋子吧?啊!你幹嘛敲我!”
“我的偶像說的。”
“啊哈,哥哥你也有偶像的啊,誰啊誰啊?”
“一個年少立志為種花之崛起而讀書的偉人。”
“噝!為種花之崛起而讀書,好大的氣魄,聽起來就感覺好厲害......”
“不用聽起來感覺,因為他真的做到了,好啦好啦,別總問我一些無關的題外話了,我們專心點?”
蘇白惆悵的嘆了口氣,拿這個磨人的小妖精有點沒辦法。
對自己而言,“南國紅豆”就是粵劇的名片和稱號,已經是融進血脈了的那種,根本不需要解釋,但換了一個時空後,什麼都變得很麻煩。
楚芊音忿忿不平的鼓了鼓嘴,心裡嘟嚷著誰讓你每次說話都含糊其辭,神秘兮兮的......
倒是,她很快就自行理解了蘇白為何要給新的曲藝社起名“南國紅豆”,因為彭慧老師又聲情並茂的念起了一首她沒聽過,但是很美很美的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毫無疑問,這首詩肯定是出自蘇白之手,但凡沒聽過的,一律標記為“蘇白乾的”就對了,這是楚芊音這段時間以來總結出來的鐵定律。
主旨立意也很明確了,南國紅豆粵劇戲曲藝術團的創立,就是專治活動中心的老人家們對粵劇戲曲的相思之苦的。
畢竟詩句對應現實完全可以直譯為:南國紅豆曲藝社成立啦,喜歡曲藝的快來聽呀......
有了自己的解讀後,楚芊音得意洋洋的輕哼一聲,心裡暗罵一句蘇白大忽悠!
直到很多年以後,她再回想起往事,也始終都沒有明白當初蘇白跟她講的人和事有何用意,只知道粵劇後來被稱為“南國紅豆”,是從這裡開始的......
伴隨著大傢伙一陣陣興奮雀躍的歡呼,週日的些許紛亂頃刻間便煙消雲散。
專家學者以及攝影組的入駐給活動中心的日常帶來了全新的變數,蘇白稍稍作些調整,再順手那麼一推,讓每個人都是各得所需,皆大歡喜。
而當隔壁電視房的歡呼聲落下後,活動中心瞬間就又復歸如常了,恬淡閒適到彷彿無事發生般,唯有歡樂溢滿胸膛,於無言的心照中盪漾。
彷彿再喧囂嘈雜的歲月,只要碰上這幢毫不起眼小黃樓,都會變得格外的溫柔,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安然靜好。
再繁雜忙亂的時光從這裡流逝而過,也都會變得各位平淡,只在樸素的流波里悄然漾起一陣陣不可方物的美麗,稍放光芒,便是驚豔四方。
日子依舊匆忙,但蘇白的生活卻越過越簡單,越過越悠閒。
有了大家齊心幫忙與分擔後,蘇白就又順利的潛回了水底,能夠安心的做自己之前一直想做,卻又抽不出時間做的一切事情。
包括但不限於錄歌錄音樂,做下麥兜小動畫,系統性的教下楚芊音,開個茶話會和專家學者們閒聊下曲藝,給泡沫箱蔬菜澆澆水,逗逗被貓糧吸引過來的流浪貓,跟簡靈兒一起推著精神狀況越來越好的老太太在小公園裡散散步......
乍看之下似乎還是很繁忙,但如果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自然就說不上什麼案牘勞形。
只不過是身邊總會跟著一個扛著攝影機的大哥,這讓蘇白每次出門走到哪,都會成為路人目光的焦點,稍微習慣一下後也就無所謂了,而且他除了給何老太太做音樂治療,也甚少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