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繼續,別停啊!”
“這就沒了?才三集,還沒看過癮啊!”
“啊這,你們這也太短了吧?”
“關門,別讓他們跑了!”
“憑什麼要等到來年天貺節?不等不等,老孃現在就要看!”
“小二,上瓊花,就現在!”
“......”
沉浸在蘇白的天秀中欲罷不能的小迷妹們表示很淦,而比小迷妹意見更大的,卻是來自咩城的觀眾。
“說好的水城記憶,你就打卡了兩個點?我大西關老城區你就不去了?嗚嗚,廣府南音發源地啊,我等了一整集了啊,你們居然不去?”
“我大東山都沒說話好麼,在都城隍廟前再往東邊走一走就到東山了,然後你們居然就直下河南了?”
“啊哈哈哈,西關小姐東山少爺你們慢慢聊,我家離南華路很近,哎呀呀,先去那裡逛下先,說不定白主還沒跑遠,能逮到活的。”
“......”
起鬨的彈幕瞬間就被觀眾刷爆了,但這是一次註定失敗的“行動”。
當進度條走到終點影片結束後,那些已經深深淪陷,不能自拔的粉絲們無論再怎麼想繼續看蘇白,他都已經“溜”了。
倒是,可以去微博等社交媒體的熱搜上繼續“圍觀”他。
紀錄片播出後,瞬間受到了媒體與網友的熱烈追捧,“神仙哥哥”蘇白與廣府南音的相關話題持續引爆發酵,就如蘑菇雲擴散般,瞬間就席捲了全網,火得一塌糊塗,在隨後的幾天裡,蘇白更是被死死鎖在了熱搜榜上,牌面比頂流還頂流,想不被“圍看”都挺難。
“真是看過這片子才知道,大吃貨省居然有一種如此瑰麗,但又不為人知的民間曲藝,大受震撼啊!”
“以前對大吃貨省的音樂印象,除了香江的粵語流行歌,就是香江粵語流行歌,可以說是一代人的青春印記了,萬萬沒想到,原來在香江的流行歌之前,南國還有一種叫做南音說唱的流行歌,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講道理,我一看是這種老掉牙的民間曲藝,還是完全聽不懂的粵語,當場就想關了,直到白主一開腔,膝蓋瞬間就碎掉了,媽媽連問了我三百多次為什麼要跪著看影片......”
“何止是膝蓋,我的天靈蓋都碎了,可男可女,可攻可受,一人分飾十多個角色個玩一樣,簡直就尼瑪的離譜!”
“影片開場前:廣府南音是什麼東東?哥哥開唱後:窩尼瑪!”
“最愛第三集了啊,聽著南音穿行在現代繁華的街巷裡,與此同時又有一幅蒼潤微茫的舊廣府風情畫卷在腦海裡徐徐展開,那種雲山珠水間仙樂縹緲的感覺,簡直絕了啊!”
“我也是啊,看過後徹底感受到了南音的魅力所在,亦感受到了作為有著兩千年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咩城的真正魅力所在,此時我的腦海裡就一個想法,帶上耳機,放上一曲南音,然後趿著拖鞋慢悠悠的穿街走巷,去平視咩城這座文化名城的悠悠歲月,去撫摸它的歷史寬度、厚度與溫度,享受聆聽一座城市的快感。”
“畢業後來到咩城工作生活已經15年有餘,提及它時,固有的印象不是CBD,就是GDP,是發財的風水寶地,但總覺得它離生活的煙火氣很遙遠。
“但南音一響,我發現我錯了,而且錯得離譜,作為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城市,它的真實氣質,就如廣府南音這種民間曲藝那般,那些南音唱詞或清越婉轉,或哀愁悱惻,或生動活潑,雖然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但欣賞的門檻又很高,需要靜下心來,細細的去聆聽品味,才能讀懂,這座城市亦然,它的一街一巷都有故事,一花一木都是記憶,每一棵樹、每一條街其實都記載著廣府人包容開放的精神,充滿綿延不絕的人文氣息、親和力與市井氣......”
“噗,亦如大吃貨省人的獨有的低調氣質,若不細心觀察,你大概永遠都會不知道在那個穿著拖鞋的阿伯拎著的塑膠袋裡,究竟放著多少棟樓的鑰匙,哈哈哈哈!”
“......”
廣府南音,大有“沉寂百年無人知,一朝唱響天下聞”之勢,在網路上,網友對於這種粵本土小眾的民間曲藝的好評都刷爆了。
許老開啟了“高強度自搜”模式,專找評價廣府南音的來看,越開越開心。
他求得就是廣府南音能夠被更多人知道,至少是能被隔漠多年的粵方言區的年輕人熟知,如今可以說是已經美夢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