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蘇白的購物之行則頗為不順。
他此時已經把在咩城有著“樂器一條街”之稱的大新街都逛完了,卻仍是兩手空空一無所獲,心情有些低落。
蘇白對這條街很熟悉,因為以前他經常來這邊訂製樂器。
而即便是從未來這裡逛過的大吃貨省人,很多人也會對它有印象的,印象來自於一首代代相傳的古老粵語童謠。
“噯姑乖,噯姑大,
噯大個姑仔嫁后街。
后街有鮮魚鮮肉賣,
又有紅皮屐仔繡花鞋。
又有鮮花戴,
戴又戴唔曬,
丟落床頭畀老鼠拉。
一拉拉到大新街
......”
噯姑乖,是大人抱著襁褓嬰兒時通常講的,類似安眠曲的喃喃細語。
這三個字易記不易解,雖然代代相傳,但往往傳音不傳意,一般認為“噯姑”是模仿嬰兒最初只會玩弄嘴唇而發出的簡單聲音,乖和現在一樣,就是叫小寶寶要聽話。
不過,“噯姑”兩字的真正來歷其實巨複雜。
噯姑乖,本為挨辜乖。挨:背也,矣聲。辜:負也。“辜”“負”兩字都從背向引申而來,“挨辜”即“拍擊揹負者”,也就是婦女輕拍揹負的小兒的動作。
因為“挨”和“辜”的意思比較古遠,到後來,這三字就演變為“噯姑乖”。
“噯”是指噓氣使變暖和,呵護的意思。“姑”就是指姑娘仔,小女孩。
所以《噯姑乖》的童謠裡首句就唱:噯姑乖,噯大姑乖嫁后街。“姑乖”變為乖女孩的用法。
能出現在這麼古老的童謠裡,那麼大新街就不可能新......
大新路原名山茶巷,在明末改稱大新街,由於地處老城區的中心,從明代到民國,這裡都是赫赫有名的商貿繁華之地。
現在和一德路、大新路、大德路、長堤大馬路一樣,都是充滿時代風情的騎樓街。
並且在這幾條騎樓街裡,蘇白一直都覺得大新路是最舒服安靜的,青石為路,綠蔭成蓋。
這裡沒有大德路的車水馬龍,也沒有長堤大馬路的壓抑,更沒有一德路的喧囂,可以說是周邊最有民居氣息的騎樓街了。
大新路的東段,是鞋料皮革批發零售的集散地,走到西段就能見到許多嶺南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商店,包括雕刻、扎作醒獅、獅鼓樂器、珠寶玉器等。
若是來咩城遊玩,感覺看起來和其他的繁華大都市完全沒區別,那不妨來這裡走一走,你就能尋覓到不少咩城獨有的味道,屬於懷舊黨的打卡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