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白稍稍憧憬了一下自己的新人生,發了個小呆,時間就來到了下午2點45分。
距離節目播出還有15分鐘,又有兩位結伴的老人匆忙趕到。
和其他人一樣,兩位老爺子進來後的第一時間,就是先在電視機前把自己放在活動中心的躺椅準備好,這才在大家熱情的招呼下埋位茶几,飲上一杯熱茶。
蘇白看著外面那又昏暗了幾分的天空,心中不禁感嘆:如果這都不算愛......
其實他是真沒想到像今天這樣的天氣還會有人來的,現在看來,是自己太年輕了。
雖然這樣的氣氛真的很好,“空巢”老人們湊在電視前一起嗨起來,排遣寂寞,橫掃孤獨。
但是在如此惡劣的天氣情況下,都七老八十的了,蘇白是真怕他們在路上出什麼狀況啊。
甚至都已經開始擔憂,一會如果下起大暴雨的話,他們要怎麼回去了。
風尾帶來的降雨可不是開玩笑的,搞不好一場暴雨能給你持續下幾天,颱風引發洪水大多數都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而在擔憂的同時,蘇白心中對珠水臺的這檔老牌戲曲類節目心中更是充滿了好奇,畢竟他其實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看。
據蘇白目前的瞭解,大家正等待著的《梨園粵韻》節目,是一檔已經持續播了32年之久的古董級本土曲藝節目。
節目的形式很簡單,主持人先講解一下戲曲相關的知識點,再穿插一些戲曲名家的訪談,最後播放一些經典的粵劇粵曲作品,主要的受眾是本土的廣大中老年人。
而製作並播出該檔節目的珠水臺,雖然是個沒上星的地面頻道,但是它從成立之初就憑藉著本土化、娛樂化、堅持走“粵味”路線而俘獲了無數本土觀眾的眼球與讚譽之聲,是這個平行時空裡內地名副其實的第一粵語頻道。
平時在活動中心是不需要換臺的,固定在珠水臺就完事,對本地的中老年人來說,只要看到那個臺標,心中就會自動湧起無數美好的回憶與浪漫情懷,它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如今的珠水臺雖然仍是內地第一粵語頻道,但是在本土的年輕人眼裡,其實已經淪落成了又一個“賣藥臺”,也就只剩下這些老人們的回憶與情懷還能拿來說說了。
“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沒有問題,但其實更準確貼切的說,應該是“只有上一代人才有的集體回憶”......
其中有受大環境影響,網路資訊時代傳統媒體沒落,現在的孩子更是擁有無數新興的娛樂方式替代,電視節目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等諸多原因。
當然也有珠水臺本身人才流失,節目製作水準下降,節目內容老化、變味,受外來文化衝擊本土傳統文化無人關注等原因,但這些內內外外的各種原因都暫且不談。
作為一個不帶任何立場的旁觀者,蘇白能夠直觀看到的是,珠水臺的確是日益衰落,早已不復當年了。
新生一代沒人想看,而對於還在追捧的上一代、老一輩觀眾來說,心中美好的回憶也開始在各種神劇的轟炸中摻上了苦澀,情懷也逐漸的在漫天飛舞的藥品保健品廣告中消耗殆盡。
這就導致了今時今日再提起珠水臺時,人們最綜合的評價就只剩下了四個字:一言難盡。
“秋寒就要來了,咳,痰,喘,你補過肺未?”
“氣短,乾咳,痰粘,如果你肺唔好,一定要相信中醫......”
聽著電視傳來的廣告聲,蘇白忍不住“噗哧”笑出了聲。
好傢伙,就開個小差的功夫,已經連放4個補肺廣告了,還是不同品牌的。
“我倒是相信中醫,就是不太相信你們的良心......”
蘇白心裡正吐槽著,電視上緊接著又是一個補腎的廣告接上,而且還是個大製作!
講座舞臺女主持,滿堂的老人齊齊坐在下面,認真又嚴肅的看著臺上的白鬍子專家翻來覆去作思想鬥爭,最終還是作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要將祖傳的補腎秘方無償捐獻給郭嘉......
不得不說,群眾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啊,大家一致給出的“賣藥臺”評價,還真的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大概是所有的廣告商都知道,珠水臺的觀眾群體就剩下些中老年人了吧,所以針對性很強......
蘇白再看一眼此刻在大茶几旁目不轉睛的盯著廣告,全神貫注聆聽著專家諄諄教誨的幾位老人,仍是隻感到深深的擔憂。
好不容易,終於熬過了違背祖宗的老中醫,這時電視居然破天荒般的放了個青春洋溢,熱力四射的汽水廣告,蘇白頓感耳目一新,眼淚都差點流了下來。
可算是能有幾個漂亮妹紙看了,剛剛多怕它再接上一個保心茶廣告啊......
這時,權伯卻有些疑惑的說道:“咦?以前好像都沒見過有這個廣告哦。”
權伯今年76歲,是活動中心的常客,他總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穿著斯文得體,性格儒雅隨和,聽說他退休前是個高中老師。
連電視節目開始前的廣告內容和順序都記得的存在,自然就不需要多說什麼了,戲曲超級狂熱分子毋庸置疑,今天第一個過來把蘇白從樓上喊下來開門的就是他。
權伯的身材高高瘦瘦的,和圓滾滾胖乎乎的鄧伯坐在一起,就很有“胖瘦頭陀”的既視感。
而他倆也是“龍歸社群粵劇曲藝社”的創辦人,鄧伯擔任社長,權伯擔任副社長,包括他倆在內,曲藝社現共有成員6人......
據說他倆原本是想組個私夥局的,但後來把整個社群盤了幾輪後,發現壓根就找不到一個會彈唱的,而他們自己也不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