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後,俞虹和甘若蘭順利考察完裝置後從歐洲返回了栢城。沒過多久她又提交了一份高達兩千多萬米金的裝置採購清單,耿文揚過目後毫不猶豫地簽字同意。
雖然他不在意花錢的多少,但有地人卻很在意。財務部陳素英拿到簽字地採購單後急急找到耿文揚彙報道:「耿總,要是照研發中心這麼個花錢法,咱們賬上的錢支撐不了多少時間了。」
「哦?怎麼呢?」耿文揚道:「我記得賬上資金很充裕,有上個五六億呢。」
「研發中心前期採購裝置花去了六千多萬.」陳素英如數家珍道:「這次又要花一點七個多億,加起來已經有兩點三億了!照這個弄法,再來上兩次咱們可就沒錢了。」
「錢花掉還能再掙回來,總是會有地。」耿文揚笑道:「再說了,研發中心剛成立,前期採購必要地裝置,花地錢會多一些,後面就不會這麼個花法了.」
陳素英見董事長如此沉穩篤定,只能拿著單子訕訕而去。望著她的背影,耿文揚心裡很明白,隨著研發中心投入巨大卻短時間內給不出有說服力的成果,集團公司內部反對的聲音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當然,如果順應莊曉夢和閔惠的想法把公司打包上市,那麼研發中心所急需的大量資金就會得到圓滿的解決。不過到了那個時候,錢是有了,但花在什麼地方卻不是全部由自己說了算。
假如把大量的資金用在了只有投入卻不見任何回報的研發上,股東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因為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沒有利益或者短時間內看不到利益的事情他們是不會支援的。
好在進入新世紀後,國內的房地產行業會逐漸變得紅火,到時候就可以用房地產獲利來支撐研發中心的鉅額花費,而不至於影響到集團公司的利益。
除了從房地產行業攫取鉅額利潤外,集團公司的各個企業也必須進行及時的擴產改造,使其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性持續增強。
耿文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化公司。日化公司目前有一套年產五萬噸的洗衣粉生產裝置和一套年產十萬噸液體洗滌劑裝置,另外則是一些年產幾百噸的化妝品生產線。
洗滌劑市場火爆的價格競爭場面依然沒有偃旗息鼓。雖然比起去年不到一塊錢的市場零售價翻了一倍,但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淨利潤卻沒有增加多少,因此企業生產一袋五百克洗衣粉只能賺到大約一毛錢左右。..
但工業化生產看重的是規模化效應,比如上一條年產十萬噸洗衣粉的生產線,即使每袋洗衣粉只能賺一毛錢,整個裝置一年下來也能獲取到至少兩千萬的利潤。
而一條年產十萬噸洗衣粉的生產線的投資大約需要三千萬左右。也就是說,上一條年產十萬噸洗衣粉生產線投進去的錢兩年內即可回本。
當然,如果洗衣粉市場價格上升,那麼企業贏利也會跟著成千上萬倍的提高,回本的時間也會隨之縮短。這就是工業規模化生產的魅力所在。
耿文揚把郎亦齊和丁樹青喊來後商量道:「老郎,我想讓你們公司今年新上一套年產十萬噸的洗衣粉生產線,你們看怎麼樣?」
聽到耿文揚要投資擴產,郎亦齊和丁樹青登時喜上眉梢:「好啊!現在洗滌劑市場有價格回升的跡象,正是擴產的好時機。」
丁樹青建議道:「耿總,我看不如同時上一套二十萬噸液體洗滌劑生產線。兩套生產線加起來三十萬噸,可以讓我們公司在近十年內在省內保持領先狀態。」
「二十萬噸液體洗滌劑?」耿文揚詢問道:「這個投資大概有多少?」
丁樹青道:「比洗衣粉裝置要少一些,估摸著有個兩千萬就夠了。」
建設一條十萬噸洗衣粉生產線需要三千萬
左右,再加上二十萬噸液體洗滌劑裝置,總投資大約為五千萬。按照自有資金百分之三十計算需要準備出一千五百萬來,還在集團公司財務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行!」耿文揚當即拍板道:「那就按照十萬噸洗衣粉、二十萬噸液體洗滌劑的規模上新專案,由你們倆來負責,我讓集團公司財務部配合你們。」
高興之餘,郎亦齊鼓足勇氣請示道:「耿總,鄭群英對專案備案審批環節這一套東西非常熟悉,您看能不能讓他參與到新專案建設中來?」
鄭群英雖然犯了錯誤,但看在以往功勞上耿文揚並沒有開除他,而是給了他一份閒差在古城風景區養老。此時郎亦齊冒著被批評的風險想幫著老同事東山再起,可謂是對得起彼此間多年的這份情義。
耿文揚思量了一會兒道:「老鄭犯的錯還在可以諒解的範圍內。他幹了這麼多年廠長,對基建這塊應該很熟。只要他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看可以讓他來幹。」
「不過……」他提醒道:「決定性的事情要有你們倆來定,不能再讓他說了算。」
「我明白!」郎亦齊聽到他允許鄭群英復出,不禁大喜道:「他只是輔助幫忙,我心裡有數的。」
耿文揚看了他一眼道:「老郎,你這個人的確很夠意思。鄭群英交了你這樣的朋友值了!」
郎亦齊見他瞧破了自己的心思,只能是嘿嘿憨笑。丁樹青在旁看著,心中感慨道:「郎總在廠裡素以寬厚容忍而出名,斷不像鄭廠長那般作風霸道。要是他們倆的角色換過來,以鄭廠長的為人都不一定肯為郎總求情。」
日用化學品公司確定上新專案以後,耿文揚又安排柳清在省內各個媒體大做廣告。從而將日化公司的洗滌化妝產品的形象透過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印刻到全省百姓的腦子裡,為提升諸多產品的品味和價格事先鋪平了道路。
一年以後,栢城電子工業學校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審批和驗收終於升級為栢城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從一箇中職院校成功變身為高職院校,擁有了發放專科學歷的資格。
對於濱海文揚控股集團公司來說,則是擁有了一所不斷向其提供實用型電子技術相關專業畢業生的人才孵化器,初步解決了電子技術人才短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