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省城等一二線城市,相對透明公開的環境更有利於律師的自我發揮,也意味著有更為廣闊的舞臺供他們施展才華。
“你想留就留唄。”耿文揚道:“以後我們到省城就來找你。”
孫浩見耿文揚支援他的想法,頗為感激道:“謝謝!老耿,你還是第一個肯定我想法的人。”
談天說地通古論今,兩個老同學聊到很晚方才打著哈欠分頭去睡覺。
第二天一早,耿文揚帶著孫浩去濱海大學接上俞虹和她的兩個男同學,隨後踏上了返程之路。
孫浩早已經坐在了副駕駛的位置,俞虹三人只能在後排擠一擠坐下。孫浩礙於自己只是個政法學院自費專科生,遠遠比不上名牌大學本科生的學問深,因此明智地保持緘默不語以免漏餡。
耿文揚則沒話找話,寥寥談了幾句便摸清了兩個男同學的底細。個子高的男同學叫衛延輝,就讀於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個子稍矮點的同學名叫陳三石,讀的是數學系。
他們兩個和俞虹是佰城一中同一級的同學,因此在大學裡聯絡頗多,節假日經常結伴同行。這次沾了俞虹的光,兩個男同學得以坐上如此豪華的轎車回家,除了到處瞧稀奇外更多的則是好奇。
俞虹跟人家車主是什麼關係,竟然能帶著他倆一起揩油搭車?他們倆還想知道的是,耿文揚是何來頭,竟然能開上如此嶄新豪華的轎車?
年輕人的好處是對陌生人戒備心較低,很喜歡結交朋友。走了有一個多小時後,車上的五個人已經熱熱鬧鬧聊起了多個有趣的話題。
衛延輝道:“我們國家的化工水平太落後了,等我畢了業,一定要投身於化工研究當中,把我們的化工生產水平提高上去。”
陳三石則豪氣萬丈道:“工業水平想提高,輔助工具最重要。我們的工程師還靠著圖版丁字尺設計作圖,人家國外都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了。等我畢了業,怎麼也得研究出一兩款工業設計軟體給大家用,省得老被國外公司掐脖子。”
俞虹受到大家火熱氣氛的感染也說出了自己的豪邁壯志:“我是學習微電子的。現在咱們用的各類大小處理器都是國外進口的,我就想研究出一款咱們自己的微處理器,讓大家用上我們自己生產的計算機。”
梁啟超老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曾經言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志存高遠為國爭光的有志青年,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為強大更為富足。
孫浩學的是文科,此時根本插不上嘴,瞧著人家三個高談闊論,而自己則只有羨慕嫉妒的份。
時間在大傢伙的熱切攀談中悄然流逝。十一點多鐘,藍鳥王轎車終於駛入了佰城市區。
“你們倆的家住哪兒呀?”耿文揚問道:“我把你們都送回家去。”
衛延輝和陳三石都是很懂事的學生,哪裡好意思讓人家耿文揚把自己送到家門,連聲說道:“把我們放在河濱路就行,我們轉公交車回家。”
免費把兩人捎到市區已經很夠意思,耿文揚也不再堅持,開到河濱路放下衛延輝和陳三石後,又把俞虹送回家,最後送的是孫浩。
等耿文揚把車開回站南惠民批發市場時已經十二點多。知道他要回來的閔惠早已經在餐廳單間裡等候多時了。
見到耿文揚平安歸來,閔惠欣喜地站起身道:“文揚,你總算回來了,可把我擔心死了!”
“有人掛念的感覺,真好!”耿文揚心裡暖和和的,心裡面直感慨閔惠的確很會關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