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日子裡,栢城大集每月逢五派十開市。但從小年開始,往後一直到除夕每日都是大集。
臨近年關,四鄉八方的老百姓都湧進城裡來採買年貨,因此大集上人頭攢動摩肩擦踵,遠比平時更為熱鬧。
耿文揚趁著下午車間裡沒什麼業務的時機,跟莊復晉打了聲招呼,一路步行來到了大集。
下午的大集雖然不像上午那般人潮洶湧熱鬧,但依然人流如織熱度不減。
耿文揚夾在人群裡逶迤前行,好半天的功夫方才挪到閔惠的書攤,她正在一個人忙活著招呼顧客照看攤位。
耿文揚見她儘管面帶疲憊,但眼神中明顯閃露著興奮和欣喜,當下打招呼道:“姐,書賣的還行嗎?”
閔惠扭頭見到是他,嘻嘻一笑道:“你猜,你那書早上賣了多少?”
耿文揚想了想道:“我又不在場,怎麼猜呀?不過要我估計的話……能有個兩百多套?”
“猜少了!”閔惠得意道:“一上午賣了三百二十多套,看樣子下午還能再賣上一百來套。”
“呀!”耿文揚驚訝道:“賣的這麼好?”
“那是!”閔惠湊到他耳邊道:“我們現在按一套七塊五賣,賣的還挺好呢!”
“七塊五!?”耿文揚更為驚訝了。
《資本論》中對資本追求利潤的貪婪有著精彩的描述: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閔惠從他這裡拿書的成本價為一套六塊錢,售價七塊五的話一套就能賺到一塊五毛錢,利潤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正好處於“活躍起來”的階段。
沒想到自己仿寫的武俠小說竟然在老百姓當中如此受歡迎,雖然主要是沾了金庸老先生的光,但也說明自己的文采已經得到了大家的承認。想到此處,耿文揚不免有點飄飄然的得意感。
閔惠又道:“我決定印出的這批書先不給縣裡發了,全部由我們自己來賣。”
“啊?”耿文揚不解道:“那縣裡書商訂的書怎麼辦?難不成跟他們毀約?”
閔惠莞爾道:“那哪行?真要是毀了約言而無信,以後還怎麼再合作?”
“那你們想怎麼辦……?”
閔惠細細解釋道:“這一批書先這麼處理,我們打算再印上三千套,勻出兩千給他們就是。”
“再印上三千套?”耿文揚吃驚道:“現在還是年後?”
“當然是現在。”閔惠道:“本來我打算下午去廠裡找你,你來了正好,回去後跟莊廠長打個招呼,明天我去找他訂書。”
再印上三千套就是六千套,耿文揚默默算計道:“按一套書淨賺一塊四毛錢計算,六千套書我至少能賺到八千四百塊。即便去掉給曉夢姐的潤筆費,我也能賺到七千多塊!”
他正在暗自高興,卻聽閔惠道:“不過合同價得降一降,每套書五塊八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