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皇長子那一套,想來也是如此。
這幫財迷想著錢,他還得想著正事才行。
與景暘既然有同僚之誼,這個時候倒也不妨拜訪拜訪。
對外界多瞭解,和皇帝奏對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秀一秀’,以此展現自己對外很包容開放的態度。
與此同時,他可是外務官,皇帝一定會問起將來大明如何對外的問題的。
想到這裡,他也只得收起閒心,準備出門。
……
……
話說另外一邊,
朱厚照終於‘按捺不住’,開始著手於一些‘對外政策’的調整了。
當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定下了十五個不徵之國,啥叫不徵之國?往深一點理解就是咱老朱家以後就安安心心的把自己這一畝三分地收拾好,做好自個兒的皇位,管理好自個兒的臣民,可別動什麼外面的心思。
原話叫: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瞅瞅,朱元璋發了話的,當然了,老朱的一些個政令,他的後世兒孫沒少推翻的。
朱棣就推翻了不少。
不過在世俗觀念很重的環境中,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說。
日本有銀山、呂宋有寶地,這都讓朱厚照混過去了。
但是如果要把載垨的那一套東西拿到檯面上來說,則需要一些預熱。
這也是他沒有立即答應載垨的理由。
這傢伙是隻為他的心意,其他不管的,但朱厚照自己卻不能同樣愣頭青。
他得釋放一些政治訊號。
還需要為軍制革新鋪路。
所以他來到了陸軍學院。
陸軍學院坐落於西城,自建成以來不斷擴大規模,如今的在校人數已經超過三千,
並開設了政治理論(四書五經)、歷史、大明地理、作戰指揮、組織訓練、兵器運用、軍事基礎理論與技能以及軍事學等多個課程。
陸軍學院對於明軍最大的改變,就是在這二十年間為各個部隊輸送了一大批不僅識字,而且是具備基本政治素養、歷史常識和作戰指揮經驗的軍官。
這對於軍隊面貌的重新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
尤其20歲到30歲這一批軍官,他們在剛懂事的時候就被灌輸漢唐大國、炎黃子孫、巍巍皇漢這樣的民族概念,同時他們所感受的大明也是四方來拜,天下無敵的大明。
一個榮耀的國家,對於軍人形成凝聚力具有強大的作用。
人,
說到底還是慕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