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辰了?”
暖閣裡傳來悠悠的聲音。
賢貴妃本來在弄香,聽到以後款款走了過去,“陛下,到酉時了。”
也就是傍晚時分。
朱厚照是躺在鋪了毯子的竹椅上的,這個時候輕輕捶了捶自己的腦門,“我怎麼在這個時間睡著了。”
“陛下凌晨時起,祭宗社折騰了大半日,睡會兒也是應該的。”
貴妃按規制是獨院宮殿,邊上伺候的人也多,不過這會兒安靜,也就是賢貴妃和她的那個妹妹,點了香,煙霧嫋嫋,有幾分靜謐之感。
她這個妹妹閨名曉瑩,賢貴妃因宮裡太過無聊,所以少見了求了皇帝帶回了京。
實際上也是給皇帝再獻上一人。
不過自回宮之後,諸多事鬧得前朝很是讓人煩心,朱厚照還沒仔細瞧過。
今天也沒甚心情,而且眼皮子突突的,總感覺不大好。
要說怕啥來啥,他本想再休息一下,外面傳來腳步聲,是尤址彎著腰走過來,附在耳邊說:“陛下,王炳王閣老去了。”
朱厚照睡眼惺忪的一下子沒聽清,“誰?誰去了?”
“王炳。”
尤址這樣講,賢貴妃和她妹妹兩個人都聽到了,於是紛紛投來憂心的目光。
“哎……”朱厚照嘆了一聲很長的氣,手也在捂住了臉。
大臣們年歲都大他很多,從今往後他得不停的送這些人走。
“傳旨,命內閣王鏊、楊廷和,禮部尚書王華為其治喪,追授王炳為少保,諡號……”朱厚照略微想了想,“諡號文忠。”
“是。”
明代的文臣諡號是有講究的,你生前是什麼貢獻,死後大約會有個評價,最後落在諡號上就不一樣。
文正、文貞、文成、文忠、文端、文定……
後面很長。
不過從後世人的眼光中來看,有時也不那麼準,而且有的剛死的時候還不高,之後隔了幾十年又有人追授。
但大致看個意思,而且文忠也算是很高了。
張居正也是文忠。
而李東陽、謝遷都授最高的文正。或許他倆品德比張居正更好些,但楊廷和、孫承宗也很有聲望,同樣是文忠。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諡號上也體現得出來。
到底這個人生前如何,其實都是主觀評價,並非那種數字概念,一人是80,另外一人哪怕是80.1也給你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