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朝廷收回侵佔軍屯的期限越發臨近,妥協與不妥協,總該是要有個選擇。
總兵官姜漢是沒得想,他雖然也很心疼自己到手的財富,不過身處高位的他看的清楚,正德皇帝權力穩固,非要硬抗是不智之舉。
最關鍵是他本身也退路,一來不像何錦義有侵佔兩千五百頃那麼多的軍屯,二來他和楊英過往都作戰有功,也因此才被皇帝步步提拔,只犯小錯不至於死。
本身清理軍屯也不是從上殺到下,所以不必太過擔心丟掉性命。
這一點與眼下城中的氣氛不同,只是他不好一個一個解釋,解釋了也沒人會信,就算別人願意相信他,他自己都自身難保,也很難給人以保證。
他是如此,其他各衛眾多將領與部分士兵便沒有這麼大的退讓空間,財富是個很複雜的概念,有的人看似有田,實際上說不準還在外負債,就靠著這些田苦苦維持。
這裡面是一家一個情況,家家還不一樣。
現在朝廷一刀切,全部勒令退回,確實是有部分人的正常生活要受到影響。
很多人都很不滿,大家相互聚在一起,原先是私底下痛罵朝廷欽差,隨著日期漸漸臨近,這種不滿和辱罵已經公開化。
這種情緒更便於孫景文和孟彬利用,十餘天的時間裡,他們四處奔走,暗中勸說,許多人本就怒火中燒,正不知該如何發洩呢。
這下好了,整個寧夏衛都被鼓動的猶如火藥桶一般。
八月三十日這天,安化王突然在王府內擺下宴席做壽,並向寧夏城中大小官員發出邀請。
他這個日子很敏感,
但姜漢、楊英等人就是再發揮想象力,也想象不到自己碰上的是謀反這等大事。
安化王久居寧夏,他的邀請不能不給面子。
再有,好些人其實心裡是覺得,九月一日就要到了,眼下寧夏城裡最大的事到底怎麼辦還沒個說法,趁著這次所有人聚在一起的機會,總歸是要問問的。
姜漢、楊英、李增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平時怎麼找都找不到,今晚他們是‘逃不掉’了。
這日晚間,整個王府張燈結綵,鮮花滿地,官員們乘轎、武將們騎馬,大門外被擠得水洩不通,客人魚貫而入,當真是一番熱鬧景象。
“鎮守太監李公公上錦盒四隻,百年人參一株!”
“恭喜恭喜!”
“李公公里邊兒請!”
王府內,
孫景文繞過王府的長廊,推門進了一間房,恭敬說道:“王爺,那個欽差我們始終沒有到。”
“請帖遞了麼?”安化王張著雙臂,任憑府中人替他更衣。
“遞了,遣了專人遞到固原府的。”
“遞了?”他略帶沉默,其實張璁此人,反而是盼著能來,正好報上那天的冒犯之仇。但是人家不來,當下似乎也沒什麼好辦法。
只是……這怨是結得更深了……
安化王頓覺沒有面子,怒不可遏的說道:“本王宴請,他竟然不來!目中無人至此,日後本王必手刃之!”
孫景文在一旁眯著眼睛笑,“王爺,屬下以為他應當是沒膽子來。他像模像樣的給所有人劃定一個最後的期限,殊不知不滿他的人甚多,僅是今天這個晚上想要除之而後快的人都不知多少,既然知道如此,他又怎麼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