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王守仁決定寫信‘駁斥’一下皇帝,對臣子這麼好也是不合規矩的!容易助長臣子的氣焰,我是不會這麼幹的,但是萬一其他人忘卻君臣之禮,這可怎麼辦?
“隨我來。”
“是。”
韓十二郎跟著王守仁的腳步進到偏房,那裡擺著書桌。
他一邊執筆,一邊說,“陛下信件之中對你讚賞有加,本官雖與你是初次共事,但料想你也必是極有才華之人,朔方鎮初建,眼下有三件大事需同時推進,其一為墾田、其二為牧馬、其三為練兵。你想做什麼?”
“末將但憑都使吩咐!”
“那就……”王守仁想了想,“墾田吧,今年要墾田千頃,任務是極重的。”
“是。”
韓十二郎退下以後,先被人領著去了住所,第二日去到了北安衛。
朔方鎮有朔方左右衛以及北安衛、永安衛共四衛。
正常來說,沿著長城所設立的軍事重鎮都遠遠不止這個兵力規模,如果按照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和堡城的一般防禦體系,少說都要數萬人才能基本成型。
不過河套地區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這裡可沒有長城。
河套就是越過長城打下來的地方,於是乎那種倚仗地形關隘、長城關口所進行的防禦作戰已經不太現實。
除非在這一段再修築數百公里的長城,但短時間內顯然不太可能。
所以朔方鎮選擇了第二種思路,就是打造軍事堡壘。
所謂的軍管區,就是讓這裡的軍事色彩很濃,開墾荒地是為了獲得糧食、圍苑養馬是為了獲得戰馬,隨後修築城池,除了主城,還要在合適的距離修築衛星城。
這樣互為犄角,在一處遭遇侵襲時,其他處則馬上領兵來援。而且與其他邊鎮有顯著不同的是,這裡要保持強大的騎兵力量。
這是進攻的力量。
因為有進攻的力量,所以不管是瓦剌和韃靼,都不能忽視這裡。
這樣一來,朔方鎮就形成一個堡壘化的城池,釘在這個地方,叫敵人忽視不了又打不下來。
如此,防線前推才能有前推的意義。
當然,這是目前朱厚照和王守仁的設想,百十年後,換了皇帝、換了邊將,那就不是他們能管到的事情了,當代的人總想解決千秋萬代的事,實際上又怎麼可能。
朔方鎮是這樣,銀川鎮、雲中鎮也是這樣,三個軍事堡壘、屯兵之地往這裡一紮,至少朱厚照可以保證他在世之時,北方的人蹦躂不起來。
宏觀是這樣。
微觀上,王守仁還有一些敵人沒有解決。
正德二年之後,朝廷雖然大敗小王子,但草原上仍有些殘餘的力量在匯聚,尤其火篩跑了回去……
他以為,應當趁國力正盛之時,再進行一次遠征。
按照皇帝的性格,他覺得只要他把河套地區經營的井井有條,有個三萬精騎、三步銳卒,就可進剿草原,皇帝也一定會准奏的。
至於他父親……
王守仁也不知這話要怎麼回,皇帝如此偏愛、還要再啟用,這份君恩,可是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