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朕乃一代聖君> 第414章 為什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4章 為什麼? (1 / 3)

宮裡一日之間兩位有喜,

最開心的莫屬於梅府。

上次雖然小產,但這次總不至於還小產、兩人都小產吧?

不過梅夫人倒也沒急著去給杭州的梅可甲報喜,上次就是報了喜,後來又叫人失望,這次才剛剛有了身子,倒不如等一等,看看再說。

梅懷古沒什麼意見,他是同意了。

其實梅府近來可忙得很,梅懷古按照皇帝當時的建議,在書院中找到了叫左宗呂的人來幫他營造一六層高樓,此人年歲不大,二十出頭。

書院隔一段時間會提出問題,其中體現力學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從此鑽研在蘋果為什麼往下落的過程中。

雖然說,就連皇帝也不知道他鑽研出來個啥。

不過梅氏要在京師之中建造六層的大樓,這個事情確實與他鑽研的事情有些相關,實際上也給他提出了很好的現實問題。

後來左宗呂又到工部找來專門會營造的匠師,此人名段世容,年歲有五十多,這樣便搞在了一起。

其實說到建造高一點的樓,身在明朝也是有古可循的。

《資治通鑑》記載: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明堂成,號“永珍神宮”,高二百九十四尺(88米)。

也就是說,在唐代的時候,皇室就在神都洛陽建造了近90米高的建築。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這個時候當然說不上什麼結構力學,

但是憑經驗,古人們知道想要蓋高樓,一個辦法就是極為宏大的夯土基礎。

說白了就是底寬,才能穩。

這個是長期實踐可以得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唐代建築中所用的辦法:都柱。

就是兩邊對稱,中間加個大柱子作為穩定整體結構。雖然當時的人還無法從數學層面用數字論證,但至少唐代的永珍宮是這樣造出來、且沒有問題的。

其實古代恢弘的建築,經常是有很多粗柱子。就是人們發現,建築一旦修得大了,就需要它來承重。

說起來,這個事情實際上深刻的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命運,想想,萬一古人沒發現這個營造技術……

沒了柱子,秦王還怎麼繞柱行?

不管怎麼說,梅懷古有銀子,左宗呂和段世容為他提供‘技術支撐’,京師裡到處都是找活兒的男丁,再加上,朝廷明面上的支援……

比如說,朝廷在努力解決這些人的居住和教育需求,實際上都分攤了用工方的成本,使得做活的人降低了生活成本和對未來的憂慮。

各方積極因素作用之下,梅氏的這座六層的四四方方的木製高樓也立了起來。

因為中間要放一個很粗壯的都柱,所以使得內部空間難以擺佈,至少無法讓人一進去就感覺到非常寬闊,

所以在設計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中央空間做四等分,東西南北各開一門,同時做四個迎接客人的前臺,周邊輔柱與牆體的空間做成一個長廊,沿著長廊就可以找到樓梯向上二層。

從外圍看,一層最寬,越往上越窄。

梅懷古將這處地方用作客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