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的春天,大明似乎更顯生機了。
到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宮裡傳出的東西依舊出乎許多人意料。
首先數量不一樣了,二十七日連續定了朝會第四天、第五天兩天的議題,分別為吏治、開源節流。
二十八日所定也是兩個,分別為不夜城和軍備。
原先所擬的是第六天軍備、第七天不夜城。
因為不夜城要在今年建成開放,所以不管怎樣是要佔據一個議題的。
所謂不夜,就是要在裡面不施行宵禁,而且有許多事說的容易,比如說如何保證商品品質,如何收稅、真要搞好其實是很複雜的事,趕得上一次商業創業。
朱厚照不想把它弄得很差勁,自然就需要花費尋思。
而之所以調整順序,就是因為大朝會文人居多,或者說整個大明朝文官的力量就比較強。能把軍備這個議題擠進去,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並不在於次序,排在最後一名是給文官群體一個面子,同時也是要他們給皇帝一個面子,就是說:這是最後才討論的事情。
你看河工、取仕,都是很前面的。
朱厚照是想減少政治阻力,至於說議了以後,施行了,施行到什麼程度,還不是看他這個皇帝?
這點政治智慧他還是有的。
三月一日,大朝會正式開始。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藍天白雲,萬物復甦,這個時間點選得很好。
朝廷之所以提前丟擲議題,就是要讓各官員明白那些議題是與自己相關,且又給予他們時間來考慮、斟酌自己的建議、說辭,這樣能夠儘量的保證質量,否則現場去想,總歸是會遜色些。
而且朱厚照還下旨御膳房,要在今日為數百名朝廷高官准備好一天的食物,中間只會有休息的時間,而不會說讓各人回府或是回衙門吃上一頓再來。
除此之外,守衛宮門的禁軍也比平時多了三倍,更是有錦衣衛從旁協助。
當然,鴻臚寺等官員也會進入大殿,他們是要糾正是不是有人私底下交頭接耳,不遵守朝廷禮節。
至最後一切準備就緒,司禮監的太監大喊:
“皇上駕到!”
聽到這聲音,大殿里人頭攢動,一排一排的人撩袍下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今天是明黃色的朝服,他個頭已經長高,眉頭微皺的模樣讓人覺得頗有氣勢,其實模樣沒什麼,更為關鍵的是過去做過的事展現了一個君王真正的力量,所以臣子是迫於這些勢。
紫禁城的主建築都在中軸之上,透過巍峨的大殿,朱厚照能看到連片的重臣直到盡頭。
他緊了緊拳頭,這就是帝王。
“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