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沒問題,於子初也覺得有道理。
王守仁其實頗有些興奮,還小的時候他就對兵事感興趣,這麼多年了,終於可以在這裡練練手。當年他曾經和他老爹說過:給我五萬兵馬,我能蕩平草原!
迎接他的就是王華的一頓訓斥,不考科舉,成天做這些美夢。
現在麼,雖然還不是幾萬的軍隊,但三千……也可以過把癮了。
在王守仁看來,剿匪必須要小股精兵。
因為山路不便,就那麼一條窄窄的路,最多走兩個人,三萬、五萬有啥區別?反倒是自然條件艱苦,所以需要精壯的、意志力強大的兵卒,這些人才能夠翻山越嶺頑強作戰。
再有,這個山頭和那個山頭之間相互有聯絡。用兵之時,切斷敵人之間的相互聯絡是基本常識。山匪的戰鬥力弱,但是一旦他們相互配合,且又熟悉地形,這就比較麻煩,最好是可以各個擊破。
所以三千官兵還要再分,面對韃靼分兵是危險的,但在這裡,五百精銳就能夠將一處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可這樣一來,又需要非常高效的指揮。所以其實人少是一種優勢。人多成了劣勢。
兵無常勢、水無常勢。用兵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忌,如果有那就是腦子僵化、照本宣科。
“那麼其二是什麼?”於子初聽了王守仁說其一,就知道有其二。
“其二。就是這山中的許多百姓並不是真的要造反,並非明軍與韃靼之間那種你死我活的關係。簡而言之,官府若是不給百姓活路,那麼遍地都是反民、滿山都是土匪,就是大羅金仙來了也剿不完。”
“那王參政的意思是……”
“剿撫並用。”王守仁顯得胸有成竹,“這就涉及我們抓姦細了,正好可配合起來並用。”
“怎樣用?!”
王守仁離得近些輕輕言語了幾句,
於子初聽完便大為震驚,“此計甚好,此計甚好!”
接著他一改神態,頗為正經的對著王守仁行禮,“王參政,我於子初沒服過幾個人,從今往後我是服你了。”
“等打完了這場仗再說此話不遲。”
“好!”
話說兩人回到營房之後,大張旗鼓、分外張揚。就跟敲鑼打鼓差不多了。
於子初一聲令下,福建都指揮使司裡的都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已經下轄衛所的衛指揮使,大約二十人全都集中了起來。
此時是戰時狀態的節奏,營房裡住滿了士兵。
每名士兵的長官全都進了都指揮使的帳下,這個節奏很容易猜。
要打仗了?!
於子初從京師帶來了五個人,都是他用起來得力的,一個被他安排在都指揮同知的位置上,另外四個則成了掌管5600人的衛所指揮使。
當然,實際上也沒有5600人就是了。
時間不等人,於子初也不囉嗦,等人到齊他就宣佈了三件事情。
第一、官軍已經決定要進軍高蓋山剿匪!
第二、從整個福建都司中挑選精兵三千人重新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