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現在就是大爭之世,新皇帝手握法統、軍權和一幫文臣武將,要推動自己的新政,這是一個有些混亂又充滿生機的時刻。
混亂是因為內閣首揆忽然被貶,生機則是朝堂裡不斷出現的新面孔。
在大明,一個內閣首揆如果忽然去做布政使,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過去的屬下成了現在的領導,僅是這樣的心態轉化就已經讓許多人難以適應。
皇帝雖然說了‘召卿還京,,但他已經是先帝的老臣了,如果聖寵未衰,又怎麼會離京?況且劉健今年已經七十二了。
等到再回京多大了?難道還能活九十不成?
所以劉閣老這布政使其實難當,不是因為事,而是因為人。
他個人當然是落寞而悲愴的,但只有這樣,皇帝心中的一些想法才能想辦法落實去將其變為現實。
所以朱厚照倒不後悔。
回到乾清宮西暖閣,他還是有些關心,便問道:「今日下了午朝,有哪些人去了劉希賢的府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huanyuan.換源,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瑾抬了抬眼皮,不知道這話什麼意思。
「……有李閣老、謝閣老,六部尚書、侍郎以下共計五十多人,」
「人還是要體面的,***更要。不過只有外臣不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你們也去湊湊熱鬧,說不準他們還關心下一個閣臣要花落誰家呢。」
劉瑾奇了,有這種盛況不是說明劉健的官聲好嗎?順下去說,現在皇帝貶了他的閣臣之位,對皇帝豈不是不好?
但咱們這位正德皇帝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陛下的意思,是叫奴婢去?」
「不是叫你去,是司禮監都去。他們惋惜一個老臣,朕也惋惜。他們要體面,朕也要體面。總不能人家一失勢便不聞不問了吧?」
地方的官員會這樣做,但是大明中樞這些自命君子的人,則不一定。
「奴婢遵旨!那奴婢這便去了。」
朱厚照已經回到軟塌上,他不會一直坐,屁股疼,畢竟現在面板嫩,所以會各種姿勢都來一點,現在就是壓住棉被歪著身子,手裡自然也不會閒著,奏疏還是要看的。
聽劉瑾漸漸遠去的步伐,皇帝又出聲,「不要空手去。你有錢,代朕送一點吧。」
貪錢的心思被點出,劉瑾臉色又垮了下來,「陛下……」
「快去!再晚一口熱茶都趕不上。」朱厚照不打算看他那張臉,「記得,給這位希賢公撐撐場面。否則他在山東,吃不開的。」
說完皇帝已經不再看他了。
待他走後,朱厚照才略有深意的望了望劉瑾的背影,「來人!」
劉公公走了,自然有其他的小太監,在外面聽到聲音就立即過來了,「陛下。」….
「將侍從室的人叫過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