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店這個事恰好便始於正德年間,不過歷史上的正德皇帝開店大機率應該是為了玩兒,所以他在正德二年就在永巷開了一間酒館。皇帝一開酒館,那太監、宮女全去捧場了,因為是玩性之作,缺乏規劃,所以基本後來就成了斂財工具。
當然,正德也因此讓自己的名聲更加的不靠譜。
現在的朱厚照則不會如此。
東宮之中,三位閣老和幾位尚書聽到太子說要將如何處理商鋪、作坊之事拿出來議一議,一時都沒能領會太子的意圖。
一般商人之家犯罪,人們更多的是關心銀子,卻不會動腦筋去思考怎麼將那些商鋪和作坊繼續經營下去,很多時候都是貼個封字了事。
閔珪不解其意,便先想了個‘好,主意,「殿下,朝廷銀兩短缺,賑災、備邊、河工無一不是需銀數十萬的大事,此次朝廷既然抄沒了這些罪人的商鋪、作坊,是不是可以作為賞賜,賜予有功之臣?這樣也可為朝廷省下銀兩。」
這個建議有些離譜,賞賜銀兩能省幾個錢,但讀聖人書的老頭們缺乏經濟頭腦,這一點朱厚照不怪他們,「大司徒以為呢?」
韓文字來想張嘴說話,不過眉頭始終緊皺而不展,接著竟搖搖頭,「臣愚鈍,未能有一計獻於殿下。」
戶部尚書這麼說,其他人也就沒了搞頭。
朱厚照也就不故弄玄虛了,他的主意,總歸是這些人想都不敢想的。
「說出本宮之意前,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還有大冢宰(吏部尚書)、大司徒、大司寇,另加顧左、梁儲兩位侍郎,本宮要先問你們一句話。」
眾人沒想到,太子這麼正式,於是皆不敢怠慢,「殿下請講。」
「本宮想問你們,在你們心中,本宮是公心多還是私心多?是為了自己多,還是為了百姓多?今日劉瑾等一眾內官也在,便是大臣不在的時候,本宮可有求過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還是愛好於什麼新奇玩意兒?」
劉瑾說起馬屁話心理成本最小,他馬上跪下,頗有幾分動情的說:「殿下每日閒則讀書,忙則理政,不僅從沒有叫奴婢們探尋寶物,便是有人持著投機的心思獻寶,也是叫殿下好生教訓了一番。」
這些話不是朱厚照給自己貼金,他前世就是個應試教育下的無趣男,美食、衣著都不是他的愛好,吃飯對他來說就是飽腹而已,他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老是要去研究哪裡有好吃的,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事實就是事實,大臣們面對這個問題自然說不出第二個答桉。
王鏊是最能理解這位太子的,他先言道:「殿下事事以百姓為先,自古以來如殿下一般如此誠心而為百姓者,鮮矣。」
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皇太子可算勤政,而且處理各項政務,幾乎不會亂來,外界說他不納諫,笑話,只要是從百姓的角度出發,太子極易被說服。….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自誇,而是為了請眾位大臣信任我。」
這話就重了,幾位大臣嘩啦一下全都跪了下來,聆聽太子垂訓。
「……但我不是一點私心、一點慾望都沒有。我的私心就要建立自己的不朽功勳,我的慾望就是要讓大明重現太祖、太宗時的天朝氣象!所以說,劉瑾他們有時候也問,說太子殿下累不累……嘿,我跟他們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即便累也不知道累。」
這是掏心窩子的話。
劉健等大臣聽完心中激盪,他們這些無趣的老男人和太子一樣,也有一個強國富民的心,也有一個青史留名的欲。
「殿下聖明!得祖宗庇佑,大明有殿下這般儲君,實在是天下萬民之福,江山社稷之福!」閔珪是對東宮太子推崇備至的。
連朱厚照都開玩笑,「能叫性格執拗的閔尚書說我幾句好話。看來我這個太子當得還可以。」
閔珪直言說:「臣是執拗,但執拗不是是非不分,以黑為白,殿下處理朝政以來,所關心之事從來不是廟宇宮殿,而是百姓的柴米油鹽,這些臣和諸位同僚都是看在眼中的。」
「謝謝諸位了。」
他們哪裡敢,於是又磕頭。
朱厚照如此扇情,就是為了後面做鋪墊,他沉吟半會兒,還是講了,「大司馬曾經說過東宮從浙江取銀。今日這裡沒有外人,我可以告訴各位,銀子都在。」
這話有些震動,
一時間角落裡的記注官都驚得停筆。
而太子瞥眼看了一眼左右中允倫文敘和武諒,「我說什麼,你們記什麼,留給天下人看、留給子孫後人看。」
這是一個太子的氣象,敢於直面歷史的評判。或許看起來有些虛,但史筆的威力,在古時候的道德環境裡是很厲害的。
像唐太宗、康熙這些雄主都曾不止一次要求看史官的記錄,其實就是害怕被記了什麼不好的事。
「……銀子都在,也沒有一兩銀子是亂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