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2章 船隻 (1 / 2)

淮王最終落得個貶為庶人的結局,朝廷下旨在淮王子嗣之中重新擇一品性端正之人襲位。

這樣一來朱厚照可以交代,畢竟把一個王爺廢了這算手重了。而其他藩王也不會反應太激烈,到底是沒有把淮王一系全收拾了,太子還是念些情誼的。倒是淮王經此打擊,往後王府用度,怕是不會像之前那麼寬裕了。

而淮王的事也讓弘治皇帝想到另外一茬,回到寢宮之後,他下旨召英國公張懋入宮覲見。

英國公張懋是河間王張玉之孫、定興王張輔庶長子,論勳貴之聖寵,英國公幾朝以來都是寵冠勳戚。而且執掌京營、五軍都督府幾十年。

有的時候,像朝廷宴郊祀廟這類活動,都會遣他代行。

乾清宮內,弘治又縮到被窩裡頭去,蕭敬幫他蓋好腿上的被褥。因為皇帝身體不好,一旦天冷,他都會這樣,英國公又是自己人,皇帝就不客氣了。

「蕭敬,賜座。」

「謝陛下。」英國公現在也是白鬍子老頭兒,一直站著也受不了。

「今日召你過來,是朕有些話,想來想去還是和你先說說為好。宣宗皇帝以後,我大明的皇后歷來都不選勳貴、重臣之家,不過浙江窩桉之事,朕也一直在琢磨,朕的太子是不是不適宜這種做法。」

這種話像是拉家常,但英國公顯然沒想到入宮是為這事。他現在動作緩了,身材發福了,外人都說他為人敦厚,但是身處朝廷中樞,只是老實可做不到幾十年不倒啊。

像是這個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講給外臣聽肯定不合適,也就是和他叨叨一下。其實也是皇帝展現他們之間關係親密的表現。

說不得也是皇帝有些在意,浙江桉後朝中一些人的閒言碎語。

這倒不管,先回應了皇帝展現親密關係的行為再說。就跟談戀愛一樣,人家有了表示,你不能沒反饋。

於是英國公「悶頭」就表明心跡,「陛下,臣不知道什麼適宜不適宜,臣只知道張氏一門累受國恩,無論外臣們怎麼說,英國公是一定忠於陛下、忠於太子的。」

他這個話回得基本和皇帝之前的問題沾不到邊。不知道的人自然就會以為是敦厚。但實際上是拿捏了皇帝的心思。

「沒說你。」弘治皇帝果然笑著擺擺手,「朕是覺得身體日漸虛弱,太子呢,很聰明,謀略、智慧也都遠超過我這個當父親的,但唯一令朕擔心的就是他有些嚴苛。」

英國公想了一下太子的種種行為,贊同的點頭,「殿下的確眼裡容不得沙子。喔,臣明白了,陛下是覺得殿下若能不按祖制,迎娶大姓之女,那麼孃家還可以為殿下添些助力。若是平常的良家女子,可能就沒了這個好處。」

「……是。」皇帝眼神幽幽,「朕在,太子還能考慮朕這個老父親的心情,手段稍加柔軟;一旦朕百年之後,太子與許多人之間的緩衝便沒有了。對了,今日朕與你說的這話,還未與旁人說過,太子也沒有,所以英國公要保密。」….

「臣明白,臣的嘴巴緊得很。」英國公心說陛下也真是用心良苦了,「不過太子殿下是極聰明之人,只要朝堂之中有人提出這一點,用不了多久,殿下也就能猜得到。」

「猜得到另說吧。就是朕的這個提議,英國公覺得如何?」

「陛下如此誠心待臣,那麼臣也就說上幾句心裡話。不對之處,望陛下不要見怪。」

這話是客氣的話,弘治皇帝脾氣好的很,堂堂英國公,只要不是瘋了、亂說話,皇帝是不會怪罪的。

「儘可說來。」

「是。臣以為祖宗定下本朝皇后娶尋常良家女子的國策乃是為了防止漢唐外戚之禍。祖宗們是擔心,守成之君銳氣不足,為人所欺。但

於本朝而言,自不必擔心,現在朝堂之人人都看得出殿下將來必是一代雄主,外戚擅權的情況很難發生,因而陛下想要稍易祖制,所慮也無不妥。不過,臣以為還是照祖制而行為上佳。」

弘治皇帝不解,「為何?」

「祖宗定了這項祖制依臣看利遠大於弊,若是輕易改動,則難免後人以此為例。再者……」英國公露出笑容,緩和皇帝有些緊張的情緒,「陛下真的覺得殿下就缺了一個外戚助力?」

亂是亂不了的,文臣武將皆有唯太子馬首是瞻的,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等著太子登基,他們也好一飛沖天,所以英國公這麼說倒也沒錯。

但從弘治的角度看,他總是要把能考慮的都考慮到,做好萬全的準備,否則怎麼好放心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