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離京師千里之遙。
當王華這裡步步深入的時候,
劉健正拿著奏疏在東宮請旨。
太子朱厚照著赤紅色常服,常服胸前胸後及兩肩各繡一隻金織蟠龍,腰繫玉帶,頭戴黑色翼善冠,他現在站起來已經比劉健要高了。
這個小老頭兒一年比一年矮。
相比他的老邁,太子膚滑而透,英武異常,整個人散發著勃勃的生機。
他現在這個狀態,
就是大明朝自弘治皇帝開始的一眾人,心中寄託希望之所在。
年輕啊,步伐有力,沉穩有度。
其實以朱厚照所展現的素質,不要說童年特殊、異常重視親情的弘治皇帝,就是歷史上稍微腦子正常一點的皇帝也不會不喜歡自己生出這般兒子。
只不過落在弘治皇帝身上,他表現的更加誇張,也更加驕傲而已。
而且帝王家庭和一般家庭還是不同,皇帝、哪怕是弘治這種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也要考慮繼承人是否合適的問題。
而對於朱厚照,弘治顯然是無比滿意的。
劉健參與國政也比任何人都深,他很明白,東宮太子在今日朝堂上的力量。如果一個孩子胡鬧,家長還是護他,這叫溺愛,可如果這個孩子爭氣呢,家長護他還叫溺愛嘛,也許不是,也許就是故意的放任其為。
太子翻完劉健遞上的徐若欽所呈的奏疏,連最後一頁都翻了過去,「內閣的票擬呢?」
劉健抬著老邁的手:「請殿下見諒。老臣還未有票擬,因涉及殿下,故而送來此處,想請殿下示下,之後內閣票擬,送呈陛下預覽。」
這小心思動得。
朱厚照不由笑了笑。
「本宮說什麼,閣老就擬什麼票?」
這話劉健敢答。
太子的意思,照辦。在弘治朝是不會有錯的。
「自然是如此了。」
「那本宮要你寫上駁斥該員的票擬呢?」
「殿下要寫,那臣便寫。」
老狐狸,
劉健是吃定了皇太子不會讓他這樣寫。
因為他們兩方已經形成了長久的默契。
都是聰明人,即便不說,互動了幾次自然就明白了。
對太子來說,他也需要一個內閣配合他。
如果要內閣在徐若欽的奏疏上寫上駁斥他的話,那麼就是惡化劉健在文官之中的生存環境。
這不是太子所要的,因為太子需要劉健。
當然了,總有一天,劉健是要被拋棄。
可不是今天,
也不會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徐若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