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王鏊,朱厚照吐出一口氣,露出一個有些邪邪的笑容。
有時候直直的人是最好忽悠的,
就像王鏊,你就一門心思的說這事兒對百姓有利,
哪怕讓他上刀山下火海都行。
“這老傢伙,也蠻可愛。”
朱厚照心情算是舒暢。
但實際上也有隱憂。
這件事是非常難的,非常非常難。為什麼?
其實醫學宮還好。只是個大夫罷了。
一旦延伸出去,那麼朝廷是不是在這裡面挑人為官?
這就是大事了。
因為只有讀書人,科舉出身的,才有做官的資格。
雖然他們這些人說的是做官為了朝廷,為了百姓。但你真動他們做官的機會試試?
只不過朱厚照又想布“教育”這個局,因為他歲數小,十年八年的不是問題。
他不想十年後,朝堂裡一眼望去還是一幫老學究。若不布這個局,別說十年,一百年後還是這些人,換了名字罷了!
他也不能天天的和這幫人鬥,更不能強行的推行五百年後的一些理念,因為這幫老學究是執行的人,執行的人和你思路不同,還都是一幫人精。
那你和他們有的鬥了,當個皇帝要把自己累死。
可若國家和朝廷能有‘新人’,他自然如臂揮使。講話都有話語權,不必他自己做個什麼,就先得單打獨鬥和老學究們吵上一架。
所以學宮真正的目的,倒也不是教出幾個大夫、將軍,而是他釜底抽薪,把住朝政的手段。只是因為見效慢,所以要早佈局。
當然,這只是手段之一,而且考慮的較為長遠,於眼前倒也不是關鍵,可能還不如展現一下“太子一心為民”的用處大。
也就是王鏊純粹,不考慮那麼多,覺得既然對貧苦的百姓有利,那麼便要去做。
實際上要想改變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之一。
就說那吳寬,你說破大天他也不會認可你,他那麼大歲數早已有了自己的觀念。
與其這樣,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在年輕人身上。
而從醫學治病的切入點開始還算不錯。其他的就依樣畫葫蘆。
教育嘛,百年大計。
只是教種地有些忽悠過了頭,大明哪裡缺會種地的農民?
看來王鏊家庭條件不錯,還是個城裡人。
這麼想著,也覺得有趣,又忽然一撇眼看到秋雲竟也偷偷抿嘴在笑,
她是不常笑的,因為在皇太子身旁服侍,嘻嘻哈哈的亂笑這叫什麼?
所以朱厚照也不常見,此時見了只覺她彎眉細眼,有如荷花初開般的清純。
直到太子發現了她,這才趕緊恢復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