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夜,他終於收到了傅大官的回信。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這封信的筆跡,和夫子廟下留在石壁上的筆跡完全不一樣。
“我兒小官:
這就是老子的筆跡!
回信晚了,因為當皇帝的破事兒太多。
五原州潰壩之事想來你已知曉,老子殺了三十多個官,用他們的腦袋祭奠在這場災難中死去的百姓們!
這也是為父之責啊!
為父自知當不了一個好皇帝,因為為父太懶了,若是你回到了武朝,想來這場人間慘劇就不會發生。
所以……望我兒早日歸來。
五原州失去家園的百姓們,為父是這樣處理的,你且看看合適不合適。
災民有一百萬之巨,其中的三十萬災民,為父將他們收為了傅府的家奴,讓他們去了南蒼八州的墨州、白州、天州以及彥州。
明年春耕,咱們家的地就有足夠的人耕種了。
而剩下的七十餘萬災民,其中三十萬採取就地安置之法,等洪水褪去,先讓他們去築堤賺些銀子,那些田地等重新丈量之後,再採用你那包產到戶之法分給他們。
而最後的這四十萬災民,為父將他們送去了北宵六州。
為父已經給春秀去了一封信,西山所產之紅薯和傅四代的稻種,全數運往武朝,想來已經在路上了。這件事為父未曾和你商量,但想來你是不會有意見的。
……”
在這封信中,傅大官沒有解釋將四十萬災民送去北宵六州的緣由。
這就讓傅小官有些詫異了,這胖子買下了南蒼八州其中四個州的田地,已經將原本的八十餘萬農人給弄去了北宵六州。
他本以為是因為北宵六州地廣人稀……現在聽卓東來說來確實是地廣人稀,可那地方有至少一半的地是沙漠,這特麼怎麼種莊稼?
他一傢伙弄過去了一百一十餘萬人,“北宵六州有人口多少?”傅小官抬眼問了一句。
卓東來想了想,“估計在六百萬上下。”
這就是七百多萬的人口了,卓東來說北宵六州的人過得本來就苦,胖子又弄去了一百一十萬人,豈不是雪上加霜麼?
這胖子究竟想幹啥呢?
傅小官愈發的看不懂這胖子的操作,若是需要移民或者說安置災民,你往南七州去遷移也是合理的,哪怕是遷往西疆五州,都比遷往北宵六州更好才對。
“北宵六州……有沒有發現大的礦藏,比如……金礦啥的?”
傅小官不死心的又問了一句。
卓東來搖了搖頭,“從未曾聽說……那地方沒有春秋,只有冬夏。從四月就入了夏,到九月夏季結束直接就是冬。夏季的氣溫極高,反正我去的時候正是夏季,熱得人受不了。聽說冬又極寒,飄雪五個月,人們連門都出不了。”
“尤其是上三州,根本就已經沒人了。不毛之地,種不出莊稼來,活不下去,早已成了野狼的領地。”
胖子很顯然知道,可他卻偏偏就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