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下旨給彭成武,他見過白玉蓮,讓他派出斥候去荒國找到白玉蓮。”
“善!此戰神劍……特種部隊,立下卓越功勳,打出了大虞之氣勢。朕要宣告天下,賜神劍為國之守護之劍!賜白玉蓮……神劍大將軍!”
次日早朝,當宣帝將北部邊軍戰報宣揚之後,滿朝震驚!
他們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
因為在彭成武的這份戰報中,並沒有宣揚北部邊軍之功勞,而是全篇在描述神劍之戰功。
也就是說,這天大的功勞,彭成武直接就放棄了,他不敢去吞這份功勞。
於是群臣又想起了傅小官。
那個才十七歲的太中大夫,中書省諫議大夫。
他在武朝文會所作之詩詞文章,而今早已刻在了蘭庭集的千碑石上。
無一例外,全是甲字第一列!
他是天下文魁,無人再能夠撼動他在文壇的地位。
他有濟世之才,而今《國富論》一書,已經在虞朝傳播開來。
其中的許多觀點與見解這滿朝文武聞所未聞,但細思之後卻極有道理。
稷下學宮因此而開設了商學院與格物學院,其中商學院今歲招收的學子達到了足足一千兩百人。
而格物學院的學子也破天荒的達到了四百人。
這些都是傅小官留下來的隗寶,稷下學宮在李清風的倡議下,在那條書香大道的盡頭,為傅小官豎立了一座高大的雕像。
與聖人齊肩——這是何等樣的榮耀!
而今聽說他曾經在西山所設的團練居然打敗了十幾萬大軍的宮身長,他們才知道傅小官這廝居然在武功上面也無人能敵!
可惜了!
這樣一個文治武功都如此卓著的天才,卻在武朝隕落了。
若是他活著,在這虞朝定然是一國之相,在那武朝,定然是一國之明君!
這或許就是天嫉英才吧。
當陛下對神劍之賞賜宣讀完畢之後,燕北溪站了出來。
“臣以為,而今永寧州匪患已除,平陵曲邑二縣之試點便應著手展開。”
“陛下,關於試點縣郡稅賦之事,臣初步擬了一個條陳,請陛下過目,若能透過,當一併宣告天下。”
“而今永寧州急需振興,商農並舉之國策事關重大,也急需得到驗證。臣請陛下儘快批覆,讓天下商人知曉這一國策之細節條文,唯有商業興,國才會興!”
這句話是富國論裡面說的,朝堂上絕大部分人而今都接受了這一觀點,但還是有小部分人認為一國之根本在農,至於商業這個東西,它沒有和農事相比的資格。
民以食為天,所以,政事堂參知政事秦會之站了出來。
“臣以為此事尚待商榷,永寧州而今面臨的局面是缺衣少食,朝堂而今要做的是讓他們填飽肚子,至於在那地方行商業之事……臣以為這是捨本逐末!”
此話一出,得到了擁護以農為根本的一批官員的認可。
秦會之拱手再道:“那裡的百姓都快餓死了,燕相,敢問是命重要還是錢重要?”